10月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宣布说:乌克兰和盟友要在七到十天内搞定停火计划,还直接向美国要能打到莫斯科的"战斧"导弹,声称不用培训就能用。这哪是停火啊,分明是给俄罗斯下战书! 说到底这就是场精心设计的施压。乌克兰现在的处境早就没了去年喊"战斗到最后一人"的硬气,前线兵员损耗快到补不上的地步,西方援助也开始掉链子。 欧盟承诺的一百万发炮弹到现在只兑现了三成,美国国会卡在援助法案上迟迟不松口。这种时候喊停火,更像是给美西方递信号:再不送重武器,局势就兜不住了。 拉夫罗夫一眼看穿了这套把戏,直接点破欧洲要的立即停火就是想给乌克兰喘气的机会。这操作确实眼熟,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就玩过类似套路,先停火再趁机补充军备,转头就发动更大规模进攻。 但今时不同往日,俄罗斯早就不是当年的伊拉克。普京在近期的安全会议上说得很明白,不解决俄罗斯的核心安全诉求,任何停火协议都是废纸一张。 想想明斯克协议的前车之鉴就知道,当初美西方一边撮合停火,一边偷偷给乌克兰送武器、派军事顾问。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那些年就是在"为战争做准备",现在又提停火,谁还会信? 乌克兰军队现在的状态已经撑不起长期高强度作战。根据俄国防部公布的数据,乌军上个月在哈尔科夫方向的伤亡就突破了五千人,装甲车辆损失超过三百辆。 最要命的是弹药库存,155毫米炮弹的消耗量是北约产能的三倍,库存见底的消息早就不是秘密。这种时候要"战斧"导弹,更像是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安慰。 可美国这边也有自己的算盘。拜登政府想给乌克兰援助,但国会里的共和党议员咬着不放,要求先解决边境问题。泽连斯基这时候跳出来要"战斧",反而让美国更难办。 毕竟"战斧"是美军现役主力巡航导弹,技术参数高度敏感。一旦交给乌克兰,要是被俄罗斯缴获或者技术泄露,美国的损失可就大了。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的态度,德国总理朔尔茨直接表示"不会向乌提供能打击俄本土的武器",法国也跟着附和。欧盟国家现在怕的是冲突升级把自己卷进去,毕竟冬天马上到了,能源问题还没完全解决。 俄罗斯这边已经用行动表明了立场。就在泽连斯基宣布停火计划的第二天,俄军战略火箭部队进行了"亚尔斯"洲际导弹的试射,普京亲自到场观摩。 这明显是在传递信号:俄罗斯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任何升级。俄军前线部队也没闲着,在扎波罗热方向发起了新的攻势,拿下了乌军几个重要的防御据点。 泽连斯基的停火计划还有个致命漏洞,就是没提停火后的撤军安排。乌克兰要求俄军撤出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领土,俄罗斯则坚持要承认现有控制区的现状,这俩诉求根本谈不到一块儿去。 当初明斯克协议就是卡在领土问题上谈崩的,现在双方的立场比那时候更僵硬。乌克兰丢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大部分地区,俄罗斯则把这些地方写入了宪法,谁都不可能轻易让步。 还有个被忽略的点,就是乌克兰国内的舆论。最近基辅街头出现了小规模抗议,民众要求政府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一味把资源投入战争。冬天的取暖和供电问题要是解决不好,泽连斯基的压力只会更大。 美西方内部的分歧也在扩大,波兰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再向乌提供新的坦克,捷克和匈牙利也开始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这种时候泽连斯基想靠要"战斧"来凝聚盟友,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说到底,这场七到十天的停火计划更像是场政治表演。泽连斯基想借此逼美西方加码援助,美西方想借机喘口气,俄罗斯则看透了这一切不为所动。 真要实现停火,首先得坐下来解决双方的核心诉求。俄罗斯要的安全保障,乌克兰要的领土完整,这些都得通过严肃的谈判来解决,而不是靠喊口号和要武器就能搞定。 现在的情况是,各方都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谈判的动力自然不足。泽连斯基的停火计划,大概率会像之前的多次尝试一样,热闹几天就没了下文。 毕竟战争打到这份上,早就不是某一方喊停就能停的。美西方不停火,俄罗斯不松口,乌克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场冲突的结束,恐怕还得等其中一方的战略耐心彻底耗尽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