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严重!半小时2架战机坠毁,对外必须有个说法!既然不能是中国干的,那总要找个背

未央秘史 2025-10-28 16:57:28

事态严重!半小时2架战机坠毁,对外必须有个说法!既然不能是中国干的,那总要找个背锅侠来承担责任。于是各方迅速达成默契,罪魁祸首就只能是尼米兹航母了。 尼米兹航母作为一艘没有生命的钢铁巨兽,最大的优势就是永远不会开口说话,不会辩解也不会反驳,不管把什么样的责任扣在它头上,都只能默默“承受”,这个秘密就能顺着它的退役之路永远隐瞒下去,没人会从一艘即将拆解的航母上找到反驳的证据。 更关键的是,尼米兹航母已经老得足够“合格”地背起这口锅,1975年5月3日就正式服役的它,到2025年已经整整50岁,按计划2026年5月就要退出现役,这次南海部署本就是它的最后一次任务。 半个世纪的海上漂泊,让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9万吨的巨舰早已满身沧桑,核反应堆虽然经过多次换料,但舰体结构、电子系统、舰载设备都已严重老化,就像一位百病缠身的老人,任何故障都显得合情合理。 2022年9月就曾发生过严重的生活用水污染事件,舰上26个水箱中有8个自2020年起就停用未清理,维修时只处理了1个,剩余7个被舰员简单清理后就接入供水系统,导致航空燃油渗入饮用水,11名舰员因此患病,而更早之前饮用水箱被海水污染的问题也从未被正式记录解决,这样的维护状态足以说明它的“不靠谱”。 历史上尼米兹就有过严重的事故前科,1981年5月26日,一架EA-6B电子战飞机在该舰着舰时偏离跑道撞机爆炸,大火烧了28分钟,损毁12架舰载机,造成14人死亡、4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800万美元,成为当时航母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如今时隔四十多年,这艘老舰的弹射器、拦阻索、甲板升降机等关键设备早已疲劳不堪,美军自己的报告都显示,F/A-18系列战机的结构裂纹率已超过预期水平的三倍,而尼米兹的起降系统老化又会进一步放大这种风险,把坠机原因归咎于这些老旧设备,无论是军事爱好者还是普通民众,都会觉得顺理成章。 2025年10月26日的两起坠机本身就透着与尼米兹状态匹配的巧合,当地时间下午2点45分,MH-60R“海鹰”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起飞后坠入南海,3点15分,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同一航母起飞后同样失事,半小时内接连两架军机坠毁,这样密集的事故在全球航母史上都极为罕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南海天气良好,风力5-6级,能见度充足,没有强对流或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完全排除了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让航母本身的问题成为最直接的怀疑对象。 而尼米兹此次部署已持续七个多月,远超美军常规六个月的部署周期,舰员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甚至有拖欠薪水的传闻,士气低落之下,维护操作的标准自然会打折扣,老旧设备加上松懈的维护,事故发生的概率被无限放大。 美军当下的航母体系困境也让尼米兹成为背锅的最佳选择,近年来美军航母部署强度持续走高,但军费预算更多流向高价武器项目和军工企业利润,基层维护、零件保障严重不足。 同属尼米兹级的“杜鲁门”号今年2月与商船相撞,船体甲板严重受损,4月至5月间又接连损失3架F/A-18战机,而最先进的“福特”号则深陷电磁弹射系统故障、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等问题,整个航母舰队都面临维护敷衍、故障频发的困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尼米兹的坠机事故归因于其自身老化,既能掩盖整个海军维护体系的漏洞,又能避免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还不会引发外交冲突,简直是一举多得。 从数据来看,F/A-18系列战机本就问题缠身,过去一年全球损失的11架该型战机中,有8架属于美军,平均每个月就有一架坠毁,涉及红海、加州海岸、弗吉尼亚近海等多个区域,足以说明机型本身的结构疲劳和备件短缺问题。 而这些战机搭载在尼米兹这艘50岁的老舰上,就像让一位老人去操作精密仪器,出现失误再正常不过。 尼米兹号此次部署航程已覆盖中东和印太海域,累计航行里程可观,高强度的起降训练让本就老化的弹射器和拦阻装置不堪重负,哪怕是微小的机械偏差,都可能导致战机起飞时失控坠海。 对于各方而言,让尼米兹背锅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它马上就要寿终正寝,退役后就会被拆除设备,所有可能的“证据”都会随着拆解化为乌有。 与其去深究军费分配失衡、管理混乱、人员训练不足等深层问题,不如把责任推给一艘不会说话的老舰,既给了外界一个合理的解释,又保住了美军的颜面,还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地缘政治风波。 这艘服役半个世纪、航程逾300万海里、参与过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航母,最后再背一次锅,化解一场危机,反倒显得像是完成了某种特殊的历史使命,只是这份使命带着点被强加的委屈,却又无从诉说。 毕竟在现实的利益权衡面前,一艘即将退役的老航母,远比任何具体的人或复杂的体系问题,更适合成为那个“完美”的背锅侠。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