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王外长刚刚与鲁比奥进行了通话,并且公布相关的新闻稿。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次特殊的通话,以及新闻稿中所蕴含的信号呢? 首先,这是中、美进行元首通话或者会晤之前的惯例操作。在拜登政府时期,几乎每次中美接触前,都会由王外长和美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进行直接会面。目前国务卿鲁比奥身兼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因此这个责任当然也得由他负起来了。 其次,这几乎是“半官宣”了中美一定会在韩国进行见面。中方在新闻稿中表示要为“中美高层互动做好准备”,鲁比奥也表示要“通过高层互动,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虽然还没有完全敲定,但双方的外交团队必然已经马不停蹄地运作起来,从安保、会场、文本等各个方面,与韩国的主办方进行直接对接。 第三,这也再次说明了,在马来西亚的第5轮经贸磋商为中、美的元首会晤做了重要的舆论和政策准备。在昨天的磋商结束之后,双方的评价都非常积极,认为会谈是建设性的、坦诚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协议框架。这显然为中、美会面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从中、美这个级别的会见而言,必须是要有拿得出手的、足够分量的成果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中美双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高度评价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鲁比奥直言不讳地说,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王外长则强调“中美关系牵动世界走向”,并且补充表示中美关系稳定“符合世界的期待”。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如此动荡交织的大变局下,中美应该有大国的样子,也应该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为全球的和平与战略稳定作出贡献。这恐怕也是中方充满耐心和信心,推动中美关系缓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