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发出警告!中国已经养成了一个危险的坏习惯,那就是低估了美国的报复意愿和能力! 先说说美国对盟友的 “下手”,这事儿最能看出它的狠劲。2013 年那回,法国阿尔斯通可算是栽了大跟头。 当时阿尔斯通是全球电力设备领域的巨头,手里攥着核电、高铁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抢了美国通用电气的不少生意。 美国哪儿能忍?直接让司法部出面,以 “海外腐败” 为借口把阿尔斯通的高管抓了,还罚了公司 7.72 亿美元。 这还不算完,后续又层层施压,逼得阿尔斯通不得不把最赚钱的电力业务以 170 亿美元卖给通用电气。 你看,连自己的北约盟友都下这么狠的手,美国这 “记仇” 根本不分亲疏。 再往前推到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 那时候日本半导体产业火得一塌糊涂,1986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占了 45%,把美国的英特尔都压得喘不过气。 美国一看自己的科技霸权要动摇,立马出手。 先是发起 “301 调查”,指责日本搞不公平竞争,接着拉着日本签了《广场协议》,逼着日元升值。 日元一升值,日本出口的汽车、家电成本飙升,企业没办法,只能把钱往房地产里投,最后泡沫一破,日本经济直接 “停滞了二十年”。 1991 年到 2010 年,日本 GDP 年均增速才 0.8%,跟之前每年 5% 以上的高速增长比,简直是从云端摔进了泥潭。 轮到中国的时候,美国的报复手段更是升级了。 2020 年,美国直接把华为列入 “实体清单”,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 那时候华为手机业务确实受了重创,2020 年全球销量从第二掉到第五,出货量一下子暴跌 21.5%。 可美国还不满足,2022 年又加码制裁,连给华为做芯片封装测试的企业都不让合作,甚至逼着荷兰 ASML 停供高端 EUV 光刻机,摆明了想彻底掐死华为的芯片之路。 除此之外,美国还在贸易上动手,2018 年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一度达到 5500 亿美元,试图用这种方式打压中国出口。 其实说到底,美国这些报复手段,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现在全球产业链早就像一张蜘蛛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靠 “一刀切” 的报复搞打压,根本不现实。 就像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结果 2023 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还增长了 2.1%,反而美国农民因为中国减少进口大豆,损失了上百亿美元补贴。 再比如美国想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可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出口量占了 60%,其中不少车型用的稀土永磁电机技术,美国车企还得交专利费。 你看,报复来报复去,最后反而给中国产业链做了 “助攻”。 所以美国专家所谓的 “中国低估报复能力”,更像是一种焦虑的喊话。 中国从来没低估过任何挑战,只是咱们的应对方式不是 “硬碰硬”,而是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卡我芯片,我就加速自主研发;你抢我稀土生意,我就巩固技术优势;你拉盟友围堵,我就拓展新兴市场。 毕竟大国博弈拼的不是谁更能 “记仇”、谁更会 “报复”,而是谁的产业链更有韧性,谁的发展更可持续。 未来美国要是还抱着 “报复” 的念头打压中国,恐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