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简单来说,除了广西和四川,其他西部省份的制造业企业,自己都在琢磨怎么往沿海或者长江流域搬呢! 先说说最实在的物流成本,制造业不是摆地摊,一堆原材料进来,一堆成品出去,每一步都得花钱花时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24 年的数据显示,中西部除了四川、广西,其他省份的陆运成本平均比长三角高 30% 还多。 比如有个做小家电的厂子,之前在湖北十堰,要把成品运到上海港出口,光从十堰到上海的陆运,每台机器就得多摊 15 块钱运费,还得在路上走 3 天。 后来搬到苏州,直接走苏州港,运费省了一半,时间还少了 2 天。你要是老板,这笔账能不算吗? 更别说东南亚那边,虽然物流也有短板,但很多出口企业去那,就是沾了靠近港口的光,比如越南胡志明港到珠三角的船,比从陕西运到广州还快,成本也没差多少,自然就有吸引力了。 紧接着是产业链的问题,制造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就像做手机,得有屏幕、电池、芯片、外壳,少一个都玩不转。 珠三角那边,比如东莞,你想找个手机外壳供应商,30 公里范围内能找出上百家,今天下单明天就能送货。 可要是去了中西部除川桂外的地方,比如青海西宁,想找个配套的电子元件厂,可能得从西安或者成都调货,光路上就得 4 天,还得备着大量库存防止断货。 之前有个做手机充电器的老板,试着把工厂搬去云南曲靖,结果发现关键的变压器得从深圳运,每次补货都得提前半个月,库存压了不少钱,最后撑了半年还是搬回了深圳。 反观四川成都,现在有英特尔、富士康的工厂,周边慢慢聚起了一批配套企业,芯片封装、零部件加工都能就近解决,所以能留住企业。 广西柳州更不用说,五菱的基地在那,汽车座椅、轮胎、发动机的配套厂都围着转,自然不怕企业跑。 人才这块更是绕不开的坎,制造业需要熟练工,比如焊接工、装配工、质检员,这些人不是招来就能用,得有经验。 2023 年人社部的数据显示,中西部除了四川、广西,其他省份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占比平均才 14.8%,而珠三角能到 35.2%。 有个汽车零部件厂想搬去山西太原,计划招 200 个熟练的冲压工,结果招了 3 个月,只招到 80 个,剩下的要么没经验,要么干几天就走。 因为当地没多少做这行的,工人得从外地招,人家还不愿意来。 反观广东中山,随便一个五金厂招人,门口能排几十号有经验的工人。 东南亚那边虽然工人技能不如咱们,但人家工资低啊,越南的组装厂工人月薪大概 2000 块,比山西、甘肃的工人还低 500 块左右,企业一算,哪怕培训花点钱,也比在中西部招人难划算。 其实不是中西部留不住制造业,而是除了四川、广西,其他地方还没形成自己的 “撒手锏”—— 要么缺产业链,要么缺人才,要么物流不划算。 反观东南亚,虽然也有不少问题,但人家靠低人工、靠近出口港的优势,抢了一部分企业;而沿海则靠成熟的配套、人才和物流,牢牢抓住了大部分企业。 所以现在看到的 “制造业往外国搬、西部企业往沿海挪”,本质上是企业在找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没啥奇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