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一封尘封多年的旧信,能掀起多大波澜?文坛泰斗郭沫若走后,他的妻子于立群本该平静整理家事,谁知箱底那些泛黄纸张,揭开了一段姐妹情深却痛彻心扉的往事:姐姐曾为爱怀子,却遭无情劝堕,最终自缢;妹妹不知情,嫁给同一男子,携手四十载。真相如利刃,刺破长年蒙昧,这场家庭悲剧,究竟藏着多少时代隐痛? 郭沫若1892年出生在四川乐山一个殷实人家,从小在私塾里泡着,背诗词、读新书,那股子求知劲头就显出来了。1906年,他考进乐山高等小学堂,成绩顶尖,民主思想开始在他脑子里生根。转眼进中学堂,他迷上林琴南译的外国小说,视野一下子宽了。1910年到成都上学,他带头罢课,嚷着要早开国会,当学生代表那叫一个活跃。1914年,靠哥哥郭开文帮忙,出国留学,先在东京学日语,秋天转到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进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可没多久就转文学了,读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那些书,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那年留学生罢课,他冲在前面,反对签不平等条约。 郭沫若的文学路走得风生水起,可私人生活却乱成一锅粥。1912年,他在家乡包办娶了张琼华,婚后五天就跑了,她在家侍候公婆,守了半辈子活寡,到1980年病逝乐山老家,没留下一儿半女。1916年在日本,他跟佐藤富子同居,生了五个孩子。她是武士家小姐,逃婚当护士,两人医院里认识,在东京小屋挤着过日子。1937年郭回国,她一个人拉扯孩子,1962年孤零零在日本过世。解放后她带孩子来大陆,郭不见面,国家安排她在沈阳安度晚年。这些事搁谁身上都够呛,可时代那样,男人风流,女人咽苦水。 再来说于立忱,她1912年出生在广西贺县官宦家,爷爷于式枚是清朝同治榜眼,父亲于孝侯家道中落,她当长姐,考上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假期去厂甸摆摊写春联,笔力刚劲,挣钱供妹妹于立群上学。1934年得肺结核,《大公报》资助她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治病,顺带当东京记者。她住郊区简陋公寓,郭沫若流亡附近,两人通过他的诗集《女神》认识。她抄他的诗稿,他回信点评,关系越来越近。可郭有家室,1936年她怀孕了,写信告诉他,他回信冷淡,说乱世别生孩子,让她打掉。1937年2月她回上海,5月用白绫自缢,25岁就走了,遗书说家国社会自身无能为力。这事搁现在想想,多心酸啊,年轻姑娘为爱付出那么多,却换来这么一句。 于立群比姐姐小四岁,1916年生,排行第三,1930年考进上海明月歌舞剧社,艺名叫黎明健,会唱会跳,在舞台上演话剧电影。抗日打响,她在上海搞救亡演出,唱抗日歌曲。1937年,经诗人林林介绍,在文艺聚会上遇郭沫若,把姐姐的遗诗给他看。那时她20岁,活力四射。郭被吸引,1938年在广州同居,她退圈学书法。1939年正式结婚,她陪他跑香港、桂林、武汉、重庆,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四十年来,她管家带孩子,郭在外忙事业,她在家操持一切。抗日、解放,她都跟着,风里来雨里去,从没抱怨。这份担当,搁普通人家,也够让人敬佩。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6岁。于立群开始整理遗物,从书架卷宗入手,到尘封木箱。箱底有捆旧信,绳子解开,认出姐姐于立忱的字迹。信里写1936年怀孕的事,郭的回信劝堕胎,冷冰冰的态度跃然纸上。她看了那些信,震惊得说不出话。原来姐姐是为这事自缢,她自己却嫁给“仇人”,一起过了四十年。1979年2月25日,她取白绫自缢,63岁,与姐姐死法一样。这消息传开,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说郭情感不负责,伤了好几个女人。 除了于氏姐妹,郭的感情史还牵扯张琼华和佐藤富子,她们虽被抛下,却咬牙过日子。张琼华守寡到老,佐藤富子独带五子,国家后来还照顾她。于立群这事最扎心,姐妹俩都爱上同一个人,却相继自杀。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报纸发文,说郭追求于立忱致其怀孕自杀,可证据不足,闹出争议。郭的子女们没受太大影响,继续干事业,他的作品《女神》、《屈原》还在文坛传颂,历史研究也留下了宝贵遗产,推动爱国教育和文化传承。 郭沫若才华横溢,投身革命文学,功劳大得很。可私人生活上,他处理得太随意,造成这些悲剧。于立忱25岁走,于立群63岁跟上,姐妹命运连着时代女性的压迫。旧社会,女人地位低,感情上吃亏多。郭的责任不小,文学光环盖不住私德亏欠。这故事告诉我们,看历史人物,别只盯成就,私生活也得掂量。时代变了,现在强调道德自律,家庭和谐,这才是正道。 郭沫若的学术贡献,推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可情感纠葛也提醒大家,个人修养跟不上,容易伤人伤己。于氏姐妹的遭遇,折射出旧时代对女性的不公。郭子女继承父业,在文学历史领域发光,他的诗词历史著述,至今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