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问中国:“你最想和谁干一仗,来证明你现在的军事实力?”美国人认为中国会选菲律宾,但中国的回答太让美国人意外:“我们只想好好的发展经济,不想和任何国家发生战场上的流血冲突。但如果非得要让中国选的话,中国最想和美国干一仗。” 先得琢磨美国为啥觉得中国会选菲律宾。这几年美军在南海的动作很频繁,2025 年 “肩并肩” 军演期间,直接把 NMESIS 反舰导弹和 “堤丰” 中程导弹摆到了菲律宾,织出三层打击网络,还拉着日本、澳大利亚站台搞 “军事小圈子”。 美军侦察机在南海的年活动量都飙升到上千架次,2023 年就出动了近 1000 架次,比前一年多了 400 架次。 在他们眼里,中国和菲律宾在岛礁问题上有分歧,又常发生舰机对峙,选菲律宾 “试手” 似乎顺理成章。可美国忘了,中国从来没把菲律宾当成真正的对手,那些摩擦背后,真正的操盘手其实是美国自己。 中国说 “只想好好发展经济”,可不是客套话,这是刻在发展战略里的选择。2025 年中国国防预算是 2350 亿美元,只占 GDP 的 1.6%,而美国军费高达 9680 亿美元,占比 3.5%,是中国的 4.1 倍。 中国把更多资源投在了装备研发上,民营军工企业参与度达 40%,福建舰航母造价只是美国福特级的一半,却同样有电磁弹射系统,这种 “经济优先、国防适度” 的路子,早就成了共识。 毕竟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靠的不是军事扩张,而是人民勤劳和和平发展才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更没必要为了 “证明实力” 打乱发展节奏。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国防政策从根上就是防御性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里写得很清楚,中国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国防的根本目标是捍卫主权安全,而不是主动挑事。 在南海,中国海警虽然实现了黄岩岛常态化巡航,遇到菲舰非法闯入会贴身监视,但始终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议,还在和东盟推进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 反观美国,自己都没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打着 “航行自由” 的旗号搞 “航行霸权”,一年在南海的违规活动就超 600 次,谁在真正挑事一目了然。中国要是真跟菲律宾动武,反倒中了美国 “代理人战争” 的圈套,得不偿失。 那为啥 “非得选就找美国”?这本质是 “打蛇打七寸” 的清醒 —— 所有针对中国的军事压力,根源都在美国。 全球火力指数 2025 年报告显示,中美军力是 “整体差距犹存、局部领域制衡” 的格局,美国靠 11 艘核动力航母搞全球投送,但中国在西太平洋有区域拒止优势,东风 - 21D、鹰击 - 21 导弹能精准打击 1500 公里内的航母,连五角大楼推演都承认西太平洋冲突中 “输多赢少”。 美国常年在 140 多个国家设军事基地,把军力当霸权工具,而中国发展军力只是为了自保。要是真到了必须用武力捍卫主权的地步,自然要直面背后的主导者,而不是跟 “马前卒” 纠缠。 中国的回答里藏着两个底线:一是 “不主动挑事”,这是 “和为贵” 的文化传统,也是发展优先的现实选择;二是 “不怕事”,这是实力支撑的底气。 2025 年中国歼 - 20 隐形战机已突破 250 架,高超音速武器更是形成体系,东风 - 17、鹰击 - 21 都已列装,这些装备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美国不敢轻易动手。就像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东风 - 41 导弹射程覆盖全球,就是要守住 “不被欺负” 的底线。 美国可能没看懂,中国说 “想和美国干一仗”,从来不是真的想打仗,而是一种明确的态度:别拿小摩擦当借口挑衅,也别把中国的克制当软弱。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 “证明实力”,而是 “保障发展”。 要是美国非要打破这个平衡,逼着中国放弃和平发展的选择,那中国也有勇气直面最强的对手。毕竟国虽大,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中国既要守住发展的根基,也绝不会丢了主权的底线。 所以,真要回答他们的问题,与其说是“想和谁干一仗”,不如说“我们有没有信心,在不打仗的情况下,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实力”。 信源:中国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