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把欧洲汽车汽车搞停产了!荷兰抢夺安世半导体搞出大事来了,中国态度明确:不解除禁令,不接受谈判! 据环球时报报道,2025年9月底,荷兰突然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动手,这场本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争议,硬生生被荷兰扯进跨国博弈的漩涡。 得先搞清楚安世半导体为啥这么重要,没了它欧洲汽车会直接停产。安世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 “隐形冠军”,汽车上的车载充电器、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模块里,都离不开它的芯片。 欧洲汽车业对安世的依赖度尤其高,大众、宝马、奔驰的新能源车型,有近 70% 的功率半导体来自安世,就连沃尔沃、捷豹路虎的传统燃油车,也得靠安世芯片控制油耗和排放。 之前荷兰跟风美国,以 “国家安全” 为由干预中企收购安世,还联合美方对安世的技术输出加了限制,直接导致安世对欧洲汽车厂商的芯片供应锐减 30%。 从 2025 年 9 月底开始,大众位于德国狼堡的工厂就先停了产,接着宝马慕尼黑工厂、奔驰斯图加特工厂也陆续跟上,短短半个月,欧洲汽车行业减产超过 20 万辆,损失超 50 亿欧元。 荷兰当初抢安世的操作,现在看更像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24 年,荷兰政府突然叫停中企对安世部分股权的收购,还推动荷兰本土资本 “接盘”,美其名曰 “保护欧洲半导体产业”。 可实际上,安世的核心产能虽然在德国和荷兰,但研发团队、关键原材料采购都和中国有深度绑定 —— 中国是安世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全球 40% 的安世芯片要先运到中国完成封装,才能流向汽车厂商。 荷兰抢下股权后,不仅没能力维持产业链稳定,还跟着美国对中国搞技术封锁,禁止安世向中国出口先进的车规级芯片。 这一下,中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很快就出台了针对安世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出口禁令,比如用于芯片制造的高纯硅料、特种气体,还有封装用的键合丝,都不再允许流向安世在欧洲的工厂。 没了中国的原材料和设备支持,安世在欧洲的产能直接 “腰斩”。荷兰的安世工厂原本每月能生产 8000 万颗功率芯片,现在因为缺高纯硅料,产能掉到了 3000 万颗;德国的工厂更惨,特种气体断供后,有两条生产线直接停了工。 欧洲汽车厂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众采购总监亲自跑到荷兰谈判,希望能恢复安世的供应,可荷兰政府自己都解决不了原材料问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想让中国解除禁令。 但中国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没松动过 —— 商务部在 10 月中旬的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荷兰干预中企收购安世、联合美方搞技术封锁,已经破坏了产业链的公平性,在荷兰没纠正错误做法前,相关禁令不会解除,也不会接受任何 “以谈判换放松” 的条件。 这波危机里,欧洲汽车业的损失最实实在在。大众狼堡工厂停产一天,就少赚 2000 万欧元,还得给停工的工人发 80% 的工资;宝马更倒霉,原本计划 10 月上市的新款电动车,因为缺安世芯片,上市时间直接推迟到明年 2 月,光预订客户的违约金就赔了近亿欧元。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发了声明,说要是安世的供应问题再解决不了,到年底欧洲汽车减产可能会突破 100 万辆,直接影响近 10 万个就业岗位。 不少欧洲车企开始私下找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合作,比如比亚迪半导体就接到了沃尔沃的订单,要为其供应替代型号的功率芯片,可芯片的适配和生产线改造需要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荷兰现在也有点骑虎难下。一方面,欧洲汽车厂商天天施压,要求荷兰政府尽快和中国沟通;另一方面,美国还在背后扯后腿,不允许荷兰 “向中国妥协”。 荷兰经济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之前悄悄派代表来中国,想试探谈判的可能性,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 中国明确表示,荷兰要先停止对安世的不当干预,撤销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才有讨论的基础。 可荷兰要是真这么做,又会得罪美国,毕竟当初干预安世收购,本就是跟着美国的 “半导体限制令” 走的。 现在整个事件的僵局很明显:荷兰想靠抢安世讨好美国,结果搞崩了产业链;欧洲汽车业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却没能力推动荷兰和中国和解;中国则守住底线,不接受任何不公平的谈判。 要是荷兰一直不纠正错误,欧洲汽车的停产潮可能还会持续,甚至影响到全球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毕竟在半导体和汽车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谁也没法靠 “单边限制” 占便宜,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 中美打贸易战,不希望有人撞枪口上来,但荷兰偏要掺和进来,现在觉得痛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强!美国都扛不住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荷兰更是螳臂当车,尤其是在EUV光刻机无法自由出货的前提下,荷兰手里更是无牌可打。 信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