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报道,江苏一女子开了家寿衣店,这天刚开门,就来了一群老外,女子一开始

霁雾阙任 2025-10-22 16:58:49

10月21日报道,江苏一女子开了家寿衣店,这天刚开门,就来了一群老外,女子一开始没在意,不料,这些老外竟然挑起了寿衣,甚至还往自己身上穿,嘴里还不停的说着“amazing”,女子顿感不妙!赶紧过去阻止,对方还以为要涨价!女子比划了半天才让对方明白,这是给死人穿的!可在对方坚持下,女子只好给卖给对方四个日常戴的帽子!网友:洋相,还是得洋人出!     那天早上,耿大姐刚把卷帘门推开,准备打扫一下店铺,就看见五个老外从马路对面晃晃悠悠地走过来。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脖子上挂着相机,手里还拿着咖啡,看着像是附近景区来的游客。     为首的那个高个子停在门口,对着橱窗里的寿衣指指点点,一脸好奇,还冲同伴招手。     耿大姐当时还纳闷:这几个人看清楚招牌了吗?门头上那“寿衣店”三个大字可挺显眼的。     她心想大概是看花了眼,以为是卖唐装或中式服饰的,没多搭理,想着他们看看就走。     可谁知道,这几个人一商量,居然直接推门进来了。     她下意识地笑着喊了句“欢迎光临”,可话音刚落,那几个老外就径直往挂寿衣的那一排去了。     耿大姐还没来得及拦,一个戴眼镜的高个子就伸手拿下一件黑色缎面的寿衣。     那衣服是给老人准备的,布料亮闪闪的,胸前还绣着祥云。     他抖了抖,居然直接往自己身上套,一边套还一边冲同伴喊,耿大姐当场愣住,忙走过去摆手,“不行不行,这个不能穿!”可那几个老外完全没听懂,还笑得更开心。     另一个年轻点的也拿起一件深蓝色的寿衣,学着同伴的样子往身上套,拉拉领口,对着手机镜头自拍,还竖起大拇指,一边拍一边喊:“Amazing! ”     耿大姐当时就傻眼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上前摆手:“不行不行!不能穿,这不行!” 她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拦,可老外们压根听不懂,还以为她怕他们不买,急忙掏出钱包,指着衣服比划着问价:“How much? How much?”     眼看着场面越来越乱,耿大姐急得满头是汗。     她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只能连比划带比脸色。     她先指了指那件寿衣,又双手合在胸前比了个“躺下”的动作,然后再摇头。     那几个老外这才有点反应过来,互相对视了一眼,神情慢慢从兴奋变成了尴尬,大概是终于明白了这衣服是“给走的人穿的”,不是时装。     场面一度安静了好几秒,气氛有点微妙。     耿大姐一想,寿衣肯定不能卖,但店里还有些老人帽子,是普通货,不犯忌讳。     她指着那边的帽子说:“这个可以。”老外们立马眼睛一亮,凑过去挑挑拣拣。耿大姐原本卖25块一顶,看他们实在可怜兮兮的样子,索性15块就卖了。     几分钟后,老外们戴着新帽子,高高兴兴地出了门,还不停地挥手告别。     等他们走远了,耿大姐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真是见了世面,连寿衣都敢试,幸亏拦得快。”     这事儿被一个路过的年轻人拍下来发到网上,立刻火了。     网友们笑翻一片,说“老外出洋相,真是‘文化差异’闹笑话”,还有人打趣道:“他们八成以为‘寿衣’就是‘长寿的衣服’,买回去还得意呢。”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完全怪他们。     寿衣上常有祥云、盘扣、刺绣,颜色喜庆,看上去确实像传统唐装。     如果不懂中国文化,还真容易误会。     就像有人留言说的:“咱们忌讳的,在人家眼里也许是好看的装饰。”     更有网友举例,说国外也闹过类似的笑话,墨西哥有个小伙子穿着寿衣上街拍照,自称“正宗中国复古外套”,结果评论区几千人求购链接。     亚马逊上也有人卖寿衣当“中式派对服”,买家还夸“质地柔软,拍照特上镜”。     在中国,寿衣可是有规矩的。     布料不能用缎子,怕谐音“断子”,扣子不能是金属的,怕“锁住来生”,颜色多用青黑,不用红。     这些讲究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可老外哪懂这些,自然闹出笑话。     耿大姐后来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干这行几十年,头一回见外国人来试寿衣,想想还挺逗的。”     她说,幸好他们最后买的是普通帽子,不算犯忌讳,但估计哪天真明白那衣服是干啥用的,非得吓一跳不可。     网友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没出什么大乱子,还挺能让人笑着思考:有时候,不是文化差异太大,而是咱们没想到解释的角度。     有人提议,以后像这种店,门口最好加个英文提示,写清楚“Funeral Clothes”,省得下次又有外国游客来“试时装”。     谁都没想到,一场寿衣店里的小插曲,居然成了最轻松的“文化交流课”。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红星新闻

0 阅读:4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