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像一道隐形门槛,跨过去的人,每月少拿一千多,还永远追不上

风姿卓越星辰 2025-10-22 14:50:24

“2014年9月30日”像一道隐形门槛,跨过去的人,每月少拿一千多,还永远追不上。 山东济南,75岁的老周去年7月突然收到银行短信:补发42个月,一共一万八。 他第一反应是“骗子”,直到去街道确认才敢相信——原来自己属于被“并轨”遗忘的第一批“老人”。 同样被遗忘的,全国还有近千万。 他们退休时按“老办法”算,养老金定格在2014年的工资条;后面十年,新办法年年涨,差距像电梯上行,把他们留在楼梯口。 数据直白:2014年前退的月均2800元,2022年退的4200元,中间隔着33%的缺口,物价还在后面追。 有人觉得“早退早享福”,可老周给我看他2023年的药费单:每月固定支出1500元,“福”字被药盒盖得严严实实。 北京、上海出手了:北京给不到3500元的老人每月加200,上海重阳节一次性塞800红包;钱不多,但起码让老人知道“没被忘记”。 真正卡脖子的,是档案。 1997年前上班的人,很多工资条早泛黄,缴费记录断档,电脑里查不到,只能翻纸质档案;翻一页,补一块钱,地方财政直挠头。 河南现在把档案馆、人社局、原单位拉微信群,一页一页拍照补录,预计2024年上半年才能扫完。 人社部去年底放话:2024年10月过渡期结束,普涨会向“低基数”倾斜,幅度“高于近年平均5%”。 翻译过来就是:差距不会再拉大,但想一步补齐,兜里得先有钱。 所以,老周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涨不涨”,而是“能不能活着看到补完”。 补差就像迟到的快递,只要地址还对,包裹总会到;可时间写在身份证背面,不等人。 门槛还在,但门终于吱呀一声开了条缝——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在正确的地址前,把快递送完。

0 阅读:44
风姿卓越星辰

风姿卓越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