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蒋介石给父亲定的十条罪状,一条都不成立。 1938 年 1 月 11 日,河南开封袁家花园开军事会议。48 岁的韩复榘刚出会场,第二集团军司令刘峙就拉住他:“向方,委座有话要跟你讲。” 韩复榘当时没多想——他是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手里握着十万西北军旧部,就算和蒋介石有矛盾,也没想到对方会直接动手。可跟着刘峙走到花园旁的小楼里,他才发现不对劲:屋里站着几个戴墨镜的特务,没等他开口,就被按在椅子上搜走了配枪。直到被押上开往武汉的专列,韩复榘才明白,这场“军事会议”根本是场鸿门宴。 很多人后来骂韩复榘是“抗战逃兵”,但韩子华在回忆录里反复说,父亲一开始是真刀真枪抗过日的。1937年10月,日军进攻山东德州,韩复榘派自己的嫡系部队第十二军去守,军长谷良民带着士兵在德州打了三天三夜,部队伤亡过半也没退。可打到后来,蒋介石承诺的军饷和弹药迟迟不到,韩复榘去电催了十几次,得到的回复只有“就地筹措”。他手里的部队本就是西北军旧部,装备比中央军差一大截,没弹药怎么跟日军拼?这才不得不从济南、泰安一步步往后撤——韩子华说,父亲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没力气打。 蒋介石给韩复榘定的十条罪状里,最狠的两条是“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和“克扣军饷,扩充私兵”。可韩子华后来翻遍父亲的旧档案,发现根本站不住脚。所谓“擅自撤退”,韩复榘撤退前曾三次发电报给蒋介石,说明前线兵力不足的困境,只是蒋没回复;至于“克扣军饷”,山东当时的税收本就该优先供给地方部队,可蒋介石却把山东的盐税、关税都划给了中央军,韩复榘截留部分税收养兵,其实是被逼的——他的部队里,很多士兵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不这么做,士兵们根本没法打仗。 韩复榘被押到武汉后,连辩护的机会都没有。1月24日晚上,两个特务走进关押他的房间,只说了句“委员长对你很失望”,就朝他开了枪。消息传到济南,韩子华记得家里乱成一团,母亲梁漱珍当场晕过去,家里的卫兵和佣人走了一大半,原本热热闹闹的省政府大院,几天内就冷清下来。15岁的他躲在衣柜里,听见母亲跟管家说:“你去打听打听,能不能给向方收尸,就算判了死罪,也得让他入土为安。” 后来韩子华才慢慢懂,父亲的死,根本不是因为“不抗日”,而是因为他得罪了蒋介石。韩复榘是西北军冯玉祥的老部下,不是蒋的嫡系,手里又握着山东的军政大权,不仅不听蒋的调遣,还敢公开顶撞——有次蒋让他把山东的兵调给中央军,韩复榘直接回了句“我的兵我自己管”,这话传到蒋耳朵里,早就埋下了杀心。抗战初期的撤退,不过是蒋除掉他的借口。 韩子华后来花了几十年搜集资料,从《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里找到父亲当年的电报记录,又走访了父亲的老部下,就是想证明父亲不是“汉奸逃兵”。他常说,父亲确实有军阀脾气,也做过不少错事儿,但在抗日这件事上,不该被冤枉。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人的功过,不是一张罪状就能定下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
优雅钢琴
2025-10-22 14:25:26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