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彭博社报道:“中国宣布制裁韩华海洋五家美国子公司后,特朗普昨日发出警告,要求中方不要对协助美国发展关键产业的外国公司进行报复,美贸易代表格里尔周一称,中国近期对跨国私企采取的报复行动,旨在通过阻止外企投资美国的造船业及其他关键产业,影响美国政治并控制全球供应链。 2025年7月,当时美国以“中国海事产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依据“301条款”对中国造船业发起调查,涉及港口费用、市场准入等核心领域。 作为应对,中国于10月9日宣布对稀土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直接触动了美国的高科技命脉——全球70%以上的稀土由中国供应,美国军工、芯片等产业高度依赖这一资源。 但真正引爆矛盾的,是韩华海洋的角色。这家韩国造船巨头近年来深度绑定美国产业链,其五家美国子公司不仅参与美国“让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MASGA),更被曝直接协助美国政府实施针对中国海事产业的301调查措施,包括支持对中国船只加征额外港口费用。 中国商务部在10月14日的公告中明确指出,这些企业“协助和支持美国政府开展损害中国利益的调查”,属于典型的“代理人行为”。 中国的反制措施堪称“外科手术式”打击。10月14日,商务部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将韩华海洋五家美国子公司列入清单,禁止境内组织与其交易合作。 这一招妙在“剥离”二字——制裁对象并非韩华韩国总部,而是其在美国的资产,既切断了美国造船业复兴计划的关键环节,又向全球企业传递明确信号:任何配合美国对华遏制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从数据看,这一反制直击要害。韩华费城造船厂作为美国东海岸重要造船基地,其船舶配件长期依赖亚洲供应链,尤其是中国供应商。制裁生效后,该厂面临成本激增、项目延期的双重压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韩国政府此前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支持MASGA计划,而韩华被制裁后,美国从韩国获取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渠道几乎断裂。 韩国防卫事业厅厅长昔锺健坦言:“我们无法在美国境内生产所有材料,若从韩国运输又面临制裁障碍,MASGA计划必然受阻。” 面对中国的精准反制,美方的反应充满矛盾。特朗普威胁“中国若继续报复将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又宣称“摩根大通设立1.5万亿美元基金投资美国制造业”,试图将经济压力转化为政治筹码。 而格里尔的声明更暴露了美方的焦虑——他指责中国“通过阻止外企投资美国关键产业影响政治”,却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美国才是这场贸易战的发起者。 这种“自己打人反怪别人还手”的逻辑,在历史上并不鲜见。20世纪30年代,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崩溃;2018年,美对华大豆加征关税导致爱荷华州农业州失业率上升3.7个百分点。如今,美方再次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却低估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 这场博弈的影响早已超出中美范畴。韩国《中央日报》担忧,韩系企业正陷入“中美博弈夹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因美国“供应链重组”计划面临投资环境不确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此次反制首次将“配合美国”的第三国实体纳入清单,标志着反制手段从“点对点”升级为“生态制裁”——只要企业被认定与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关联,无论其国籍如何,都可能被卷入制裁网络。 这种新方式迫使跨国企业重新评估风险。过去,企业只需遵守商业法律;如今,它们必须具备地缘政治洞察力,审查全球合作伙伴是否触及中美博弈“红线”。韩华股价暴跌8%的案例,正是战略误判的生动注脚。 中国此次反制,本质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规则反击。当美国试图通过301调查、长臂管辖等手段重塑全球产业链时,中国用《反外国制裁法》构建了法律化的反制体系。从稀土管制到生态制裁,中国展示的不仅是经济韧性,更是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坚守。 这场交锋的结局尚未可知,但一个趋势已清晰可见:在中美博弈中,“骑墙观望”的空间正在消失。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必须在新秩序中做出选择——是继续沉迷于保护主义的幻象,还是拥抱开放合作的未来?这个问题,或许正藏在韩华暴跌的K线图里,也藏在每一个关注全球贸易的人心中。 那么,你认为跨国企业该如何在中美博弈中平衡利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10月21日,彭博社报道:“中国宣布制裁韩华海洋五家美国子公司后,特朗普昨日发出
鉴清评趣
2025-10-22 11:51:06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