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小又黄又圆的黄豆——表明特朗普的关税不起作用】
(纽约时报)特朗普总统再次表示,他正准备为陷入困境的农民提供紧急救助。而这一次,又是因为他自找的“紧急情况”。
中国为了抗议特朗普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已经停止购买美国大豆。作为回应,特朗普计划将数十亿美元的关税收入送给那些再也找不到买家的美国大豆农民。与此同时,阿根廷却趁特朗普关税之机,向中国出售了更多本国大豆——然而,特朗普还打算救助阿根廷。
这听起来似乎荒谬,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在2018年因第一次贸易战已向受损农民至少砸了280亿美元。但实际上,这完全合乎逻辑。这是特朗普“零和”贸易哲学——永远有赢家和输家,而赢家该由他钦点——与华盛顿对农业“跪舔式”政策(农民永远赢,纳税人永远输)碰撞后的必然结果。最终,特朗普的盟友们,包括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和极具政治影响力的农业利益集团,会拿到钱,而由你来买单。
我并不是说这政策好,我只是说它能自圆其说。
关于这位白宫前房地产开发商兼赌场老板,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不相信存在“双赢”交易。他的《交易的艺术》核心主题就是:每笔交易都有一个赢家和一个冤大头。在贸易上,特朗普认定美国永远是冤大头,他发誓要让美国赢到“你厌烦胜利”。
理论上,特朗普对从玩具、汽车到家具等外国产品加征关税,是为了鼓励制造商把生产线迁回美国。实际效果并非如此:关税推高了美国制造商仍需进口的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引发中国等国报复性关税,并营造出投资美国风险极高的动荡贸易环境。与此同时,更高关税意味着美国消费者要付更高价格,尽管特朗普坚称只有外国人承担成本。
这对美国是烂政策,却对特朗普本人极妙:给了他巨大的权力去奖赏或惩罚特定公司与行业。他给化石燃料关税豁免,让自己最慷慨的金主更富;却不给太阳能板同等待遇。苹果CEO蒂姆·库克对他溜须拍马、在椭圆形办公室送他一块花哨铭牌,特朗普就给了苹果甜枣。这像极了他在赦免和起诉上的套路:朋友应有尽有,敌人依法查办。
当然,农民一直是特朗普最忠诚的票仓之一;如今他们沮丧地发现,总统非但没能“让农业再次伟大”,还赶跑了最大的大豆买家。尤其让他们愤怒的是,特朗普承诺救助阿根廷的同一天,米莱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使中国更易抛弃美国农民。特朗普甚至承认,200亿美元的阿根廷救助对美国没多大好处,只是给“一路让阿根廷再次伟大”的这位政治盟友送人情。
但美国农民对上轮贸易战也曾哀声载道,直到他用成卡车的现金重新收买了他们。他们嘴上说这次不要施舍,只要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最终还是会收下救济,而其他被关税坑惨却缺乏影响力的企业主只能自生自灭。特朗普原本承诺用关税收入偿还国债、惠及全民,但农民永远排在第一。
事实上,“农民优先”就是特朗普农业部的座右铭;即将出台的救助已是他今年第二次把纳税人的钱转向大豆种植者。他的环保署已提议强制多掺20亿加仑生物柴油,这是对大豆巨头的巨大馈赠。他“又大又美的法案”还塞满了对大豆生物柴油的慷慨补贴——此举推高全球粮价、助长海外毁林,却能为卖不掉的谷物找个现成市场。
民主党已在电视广告里指责特朗普的关税让豆农受苦,并开始抨击对阿根廷的救助。但多数人对他即将推出的农场救济默不作声,他最近的生物燃料乱局也获得两党支持。特朗普对“农业—工业复合体”无休无止的讨好,是他最符合华盛顿常规直觉的行为之一;这在政治上也屡试不爽——即便如今农作物价格暴跌、大豆无处可卖,广大农村仍是他的基本盘。
我曾说过,民主党无法在“农业讨好大赛”中赢过特朗普;既然总统已发图自嗨“向城市美国倒垃圾”,现在正是放弃比拼的最佳时机。特朗普已铁了心要推行关税、救助、生物燃料强制令、移民打击等破坏性组合拳,势必让消费者食品涨价、让纳税人债务加重。这是裙带资本主义与农业社会主义的诡异混合,集大政府之恶于一身。
更有限的政府做法应是:让农民想种啥就种啥,让消费者想买啥就买啥,别再试图微观操控全球经济去扶植特定国内产业。美国人就能低价买中国玩具送孩子,中国人也能买美国大豆喂猪。我们并非身处零和世界;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的好处就在于,个人或国家间的自愿交易真的可以让双方更好。
或者,我们可以继续:
- 付钱让农民种大豆
- 再付钱让他们把部分大豆转成低效燃料
- 因跟客户打贸易战卖不掉大豆时再贴钱
- 最后额外掏钱救助在市场中取代他们的国家
——这套逻辑,只在特朗普的华盛顿才说得通。
——作者迈克尔·格伦沃尔德 (Michael Grunwald) 是观点栏目撰稿人,著有《我们正在吞噬地球:修复粮食系统和拯救气候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