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型矿山都换成电动卡车了?因为一次90吨来回拉货,忙活一天,最后只消耗一度电!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广告噱头,可在很多矿区,这个奇迹每天都在上演。 那些体重动辄上百吨、比两层楼还高的电动矿卡,轰鸣声没了,黑烟没了,一天二十趟上下山,电表只轻轻跳动了一下。 矿区师傅们开玩笑说,车忙得汗都出完了,电池还在打盹儿,这不是魔法,而是物理! 矿山的运输路线天然就是一条能量循环线,上坡空载、下坡满载,电动矿卡上山靠电驱动,就像人爬楼梯,需要一点力气,可一旦装满九十吨煤往下走,重力成了帮手,车轮在坡道上滚动的同时带动发电机,把势能一点点榨回电池。 下山这一趟,就像边跑步边充电,有人算过账,一天二十个来回,耗电不过1.2度,差不多就是家里烧两壶开水的电量。 传统柴油矿卡要是跑同样的距离,得烧掉八百多升柴油,那油钱能买两吨苹果。 矿区的财务们最先感受到变化,以前每月油费单子厚得像一本小说,十二万一页不带含糊。 现在换上电动矿卡,充电加维护,一个月花一万五就够了,省下来的钱不仅让矿主笑得合不拢嘴,也让司机们的奖金多了几百块。 毕竟挣钱的车谁不爱开?而且电动车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连那些老毛病也一起消失了。 过去柴油卡车三个月就得大修一次,修起来动辄几万十几万,现在电动矿卡跑半年都不带喘的,故障率降了七成。 当然,这事儿也不只是为了省钱,曾经的大型矿山空气里弥漫着柴油味,哪怕戴着口罩都挡不住呛鼻子。 夏天的风一吹,天是灰的,地是黑的,如今电动矿卡安静地滑行在运输坡道上,耳边只剩下轮胎摩擦地面的呲呲声,以前不敢开的窗,现在村民每天都能敞开透气。 一辆电动矿卡一年能少排放1200吨二氧化碳,等于种了六七千棵树,全国矿山如果都换成这样的电动卡车,相当于直接让二十座小火电厂退休。 很多人纳闷,这玩意儿在城市里还怕续航不够,怎么到了矿山就这么吃香?秘诀其实藏在“重复”里。 矿山运输的路线永远不变,从山脚装载点到山顶卸货点,距离、坡度、弯道,全都固定。 对普通人来说,天天跑同一条路挺枯燥,可对工程师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稳定变量。 于是他们干脆为矿山量身定制:不追求远距离续航,而追求短程高载重,不拼速度,而是拼能量回收效率,电池容量刚好够一趟上山,下坡就能回满一半。 有人调侃说,这车就像个会攒劲儿的壮汉,上山喘口气,下山顺便打个工,边跑边赚钱。 别看它个头大,脑子可一点不笨,整车采用高强度合金结构,抗压耐冲击,就算装满九十吨煤也稳得像地铁,再加上电驱系统扭矩大、响应快,起步轻盈不打滑。 开惯了柴油车的老司机都说,开电动的像是从拖拉机换成了自动挡,连方向盘都变得温柔了。 最关键的是,它不会再在矿坑里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低沉而稳定的嗡嗡声。 谁能想到,曾经象征污染和粗放生产的矿山,如今成了绿色科技的试验田,这不是简单的能源替换,而是一场安静的革命。 机器不再冒烟,工人不再咳嗽,连天都蓝了,那些曾经黝黑的山体,在阳光下也多了一层金属光泽,那是新时代的反光。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再走进矿区,听不到柴油机的怒吼,只能听到电动矿卡低沉的运转声,一度电的奇迹,正在一趟又一趟的上山下山间,被反复演奏。
北方某地004合拢后的航拍图[并不简单]建造速度搞快,按此搭载进度27年必将下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