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 过去这家公司在公开场合对中国的态度几乎可以用“冷若冰霜”来形容,一副“你们还不够资格跟我谈合作”的样子,结果现在反转得让人猝不及防。 主动提出要在北京建厂,还要把一部分生产线搬过来,连技术也打算“适度开放”。其实,要理解这家百年企业的转向,不需要太多复杂的经济模型。 只要看看这几年全球航空市场的风向就明白了。过去欧洲和北美是航空发动机的主要需求方,市场结构也比较稳定,几家老牌企业瓜分天下,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从疫情开始,全球航空业经历了一轮大洗牌,欧美市场恢复缓慢,各国航空公司预算紧缩,对发动机的订单也没有以前来得那么痛快。 反倒是中国,航空运力恢复快,国产大飞机C919也开始批量交付,整个产业链的需求爆发式增长。这对像罗罗这样的发动机制造商来说,不啃下这块“肥肉”,简直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航空技术这几年突飞猛进已经不是新闻了。以前说中国只会组装,但现在不仅整机制造能力上来了,连发动机领域也开始布局自主研发。 比如中国商飞联合多家机构搞的CJ-1000A发动机,虽然还没大规模投产,但技术路线已经很清晰。这让罗罗这样的老牌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为中国不再只是市场,更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现在不趁着中国还愿意合作的时候搭上这趟快车,将来可能连谈的资格都没有了。 当然,罗罗的算盘也不是没有章法的。在北京建厂这件事,从表面看是为了贴近市场,其实更深层的考虑是降低生产成本。 英国本土制造业成本高、效率低,尤其在脱欧之后,关税、物流、政策不确定性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而中国不光有完整的供应链,还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这对精密制造来说是天然优势。所以搬生产线过来,不只是为了卖发动机,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罗罗这次还罕见地提到“技术共享”这个话题。虽然没有说得很具体,但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家公司一向以“技术封闭”著称,哪怕是和欧美盟友合作,也极少开放核心技术。但现在态度明显柔和了不少,至少愿意在非核心部分尝试合作。 这种转变,很可能是受到现实逼迫。毕竟,中国的制造能力和技术积累已经到了让人不得不重视的地步,再不放下身段,可能就真的被边缘化了。 所以说,罗罗这次伸出橄榄枝,不光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体量,更是看清了未来的方向。谁都想掌握核心地位,但在现实面前,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走得更远。 企业没有永远的骄傲,只有不断调整的策略。罗罗选择在这个时候转向中国,说到底还是因为它不想掉队。 不管是为了活下去,还是为了继续在全球航空领域保持存在感,这一步,它不得不走。至于未来合作能走多深。 技术开放能到什么程度,还得看双方接下来的博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游戏的规则,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参考资料:罗尔斯 - 罗伊斯:2030年扩展MRO能力,北京合资企业2026年运营 2025-08-15 13:19·和讯网
越南越捷航空刚把中国造的C909飞机退了!不是飞机不行,是“养不起”。很
【34评论】【44点赞】
铁血战士
我自己都突破了,而且发动机造的更比你好了,这个时候你倒是跑出来讨好了,之前干什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