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94 岁的 “半导体教父” 突然抛出的身份宣言,让全球科技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这位台积电创始人身上。 1931 年生于浙江宁波的他,少年时跟着家人颠沛流离,18 岁就被送赴美留学,先读哈佛再转麻省理工,后来又在斯坦福拿下博士学位 —— 这三所美国顶尖学府的履历,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拿到的,美国给了他当时在别处得不到的学术平台,这打下的第一印象就带着滤镜。 真正让他和美国彻底绑定的是职场生涯。1958 年他跳槽到德州仪器,这一待就是 25 年,从普通工程师干到统领 4 万人的资深副总裁,成了当时美国大公司里职位最高的华人。 刚进公司不久,他就接手了个烂摊子:IBM 的晶体管良率能到 10%,德州仪器做出来的几乎全是废品。他每天从早盯到晚,硬生生把良率提到 20%,比 IBM 还高,直接拿下第一个管理职位。 后来更是带着团队跳过 1K 产品直接攻 4K 内存,把英特尔打得退出内存市场,这等战绩在美国科技圈挣足了面子。1962 年入籍美国时,他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德州仪器还专门出钱送他读博,这种被顶尖平台认可、栽培的经历,让他对 “美国人” 这个身份的认同早刻进了骨子里。 再看他创办的台积电,表面上扎根台湾,实则从头到脚都透着美国印记。1987 年台积电刚起步时,根本没多少人信代工模式,是英特尔的格鲁夫给了第一笔订单 —— 就因为格鲁夫和他私交好,更信得过他在美国攒下的技术口碑。 后来台积电能做大,靠的全是美国客户撑场面:2024 年台积电 70% 的收入都来自北美客户,单苹果一家就占了 25%,等于大半个台积电都靠美国市场喂饱。 技术上更是离不开美国的 “输血”,全球 EDA 软件市场被美国三大巨头垄断了 70% 以上份额,台积电设计 3nm、5nm 芯片的每一步,都得靠这些美国软件模拟验证,没有它们连图纸都画不出来。 就算拿到荷兰 ASML 的 EUV 光刻机,里面关键零部件还是美国产的,美国一句话就能卡脖子。这种 “技术靠美国、市场靠美国” 的处境,让他夸美国是 “光辉典范”,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精准描述。 他的行动比言语更诚实。2020 年美国搞芯片法案,台积电立马响应,在亚利桑那州建厂的投资从最初的 120 亿美元一路加到 1650 亿美元,要建 6 座晶圆厂和 2 座封装厂,成了美国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 要知道这建厂成本比台湾高得多,良率还没保障,但他照样砸钱 —— 因为美国客户说了,想拿订单就得在美国生产。2019 年美国制裁华为,台积电二话不说断供,当年净利润反而涨了 19%,这波操作更坐实了他优先保美国市场的心思。 即便他后来也说过 “脱钩会伤害所有人”,但身体很诚实,毕竟台积电 66% 的全球代工份额里,大半都是美国科技巨头的订单,得罪美国等于砸自己的饭碗。 他过往的言论更能佐证这份认同。2023 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直言 “大陆再多钱也做不出高端芯片”,后来华为 Mate60 Pro 带着 7 纳米芯片现世,算是打了他的脸,但这也暴露了他看问题的视角 —— 完全站在美国主导的技术体系里,压根没料到大陆能靠老设备突围。 更早之前,他还当着佩洛西的面吐槽美国 “靠钱买不来芯片产业”,看似批评,实则是站在美国自己人的角度提建议,潜台词是 “要做就得按美国的规矩来”。 说到底,张忠谋的身份认同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经历和利益堆出来的必然。从 18 岁赴美求学到在德州仪器登顶,从台积电靠美国客户起家到依赖美国技术生存,美国给了他个人成功的所有要素。 对他而言,“美国人” 不只是个身份标签,更是他整个事业版图的根基。所以他说美国是世界的希望,与其说是吹捧,不如说是在陈述一个对他而言的 “事实”—— 毕竟他的人生巅峰、他一手创办的商业帝国,全是在美国搭建的舞台上实现的,这份绑定早已深入骨髓,容不得其他身份的存在。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
康安说历史
2025-10-21 00:5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