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商务部新闻发布会,才知道美国政府最近的所作所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短短20

经略简料 2025-10-19 14:48:45

看了商务部新闻发布会,才知道美国政府最近的所作所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短短20余天,美国就密集出台了20项对中国的打压措施。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举动,也只有美国这样毫无底线恣意妄为的国家才能干得出来 2025 年 10 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面对镜头称 “希望中国表现出尊重”,这一言论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和深意。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表态,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中美牌桌上的筹码,正在被重新估值。就在这场会谈敲定在北京时间10月18日早上举行时,所有人心里都有一根弦绷着:中国针对稀土、锂电池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将在11月8日正式生效。倒计时已经开始,谈判的底层逻辑早就变了。 在这场新牌局里,谁能卡住全球工业的脖子,谁就掌握了比传统关税大棒更有穿透力的王牌。中国的“工业硬通货”可不是说说而已,它的厉害之处在于锁死了整个链条。 就连美国本土山口矿挖出来的稀土,都得乖乖打包运到中国提纯,一来一回成本翻倍,时间也拖掉大半年。这种依赖,像钉子一样嵌进了美国的国防命脉,一架F-35战机就要吞掉1000磅稀土,一艘核潜艇更是需要惊人的一万磅。 新能源赛道亦复如是。在时代浪潮中,它如一颗璀璨新星,虽面临诸多挑战,却也蕴含无限机遇,正以蓬勃之姿,在经济与科技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在全球负极材料产能格局中,中国独占鳌头,掌控着96%的份额。 反观美国,其电网所需储能电池,竟有65%依赖海外进口,凸显出中美在相关领域的显著差异。得州那个4吉瓦的储能项目,核心材料完全依赖中国,这甚至让一些人开始担心,未来美国的AI数据中心会不会有断电的风险。再加上之前就已经管起来的锗和镓,一张供应链大网已经铺开。 相比之下,美国那套用了很久的关税工具,现在却暴露出了软肋。一项涉及3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豁免快到期了,这里面大头都是家电。倘若豁免取消,从小巧的电饭煲到大型的空调,各类商品价格或许会即刻上扬,涨幅在8%至10%之间。 在一个对通胀高度敏感的时期,这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资本市场的嗅觉最灵敏,管制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掉了5%,储能公司FluenceEnergy更是暴跌超过12%。市场用脚投票,说明对供应链断裂的恐惧,早就超过了对关税的麻木。 外交姿态的变化,往往是台面下实力变化的晴雨表。想想特朗普那时候,动不动就是“加征100%关税”的威胁,一副“世界霸主”的派头。现在呢?贝森特不仅在10月13日就提前放风说“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到了17日,更是把要求变成了对“尊重”的期盼。 话风变软,背后是现实的尴尬。美方甚至凑不齐一个像样的谈判班子: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因为政策失误导致美股一天蒸发7000亿美元,已经被边缘化;国务卿卢比奥,人还在中方制裁名单上。 最终,唯有贝森特挺身而出,与级别悬殊的贸易代表格里尔一同顶上这艰难局面,在不对等的态势中直面挑战。台湾媒体人陈世昌的话说得挺到位,现在美方嘴里的所谓“更多武器”,不过是“吹口哨壮胆”,底气显然不如从前了。 其深层影响,早已超越中美双边界限。它不再囿于两国之间,而是在更为宏阔的维度上彰显出深远意义,辐射范围远超双边范畴。中国所展现的强硬姿态,于全球催生出“不跪效应”。 此效应犹如强劲的催化剂,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已然成为极具分量的结构性筹码。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初,确实认为各国会纷纷服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最终,中国那句“奉陪到底”掷地有声,如利刃般彻底戳破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其妄图得逞的美梦化为泡影。 这个效应很快扩散开来。印度、巴西这些同样被关税大棒敲打的国家,开始拒绝妥协,其他国家也学会了拖延或者阳奉阴违,美国的联盟施压网出现了裂痕。 近年来,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地图,也对美国市场的吸引力产生了影响。就连后续高层会晤地点的选择都很有意思——马来西亚,今年上半年跟中国的贸易额逆势增长了8.2%。 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本身就在释放一种信号:大家可以在一个务实合作的第三方地盘上解决问题。 说到底,贝森特这次更像一个“先行官”,他的任务不是来赢一场对抗,而是在一个权力筹码被彻底重估的新现实里,为更高层的沟通清理障碍。 这场博弈的核心,已经不再是谁能单方面压倒谁,而是双方如何在一个相互深度捆绑又激烈竞争的系统里,看清并管理好自己手里的“硬通货”和对方的“软肋”。而那份真正的“尊重”,或许最终只能建立在对彼此手中实体筹码的清晰认知之上。 信源:商务部:美方20余天20项对华打压措施,破坏双方经贸会谈氛围 2025-10-16 17:55·环球网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