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见效:首艘美国船只被罚446万元,航运公司想方设法规避损失! 航运圈炸了个消息,美国美森航运的“曼努凯”号货轮在宁波港交了446万元罚款,成了中方新政策生效后第一个“中招”的美国船。 这事可不是突然发生的,背后其实是中美航运领域的一场博弈。 说白了,是美国先挑的头,之前特朗普政府非要对停靠美港的中国船舶加征费用,完全不管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中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10月14日正式开始对带“美国元素”的船舶收特别港务费,不管是美国旗、美国造,还是美企参股的船都算在内。 “曼努凯”号刚好赶在政策生效当天在宁波港卸货,吨位和停靠时间都符合收费标准,这446万就这么交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点钱不算啥,但看政策细节就知道力度不小。 美方收费是每净吨50美元,中方初期是400元人民币,2028年还要涨到1120元。 更关键的是中方把美资持股25%以上的船都纳入范围,华尔街资本持有的大量船舶其实都在管控里。 要知道美国造船业本来就弱,2024年全球份额才0.1%,这种反制刚好打在痛处。 消息一出,航运公司都急着想办法避损,有的公司直接换董事,香港上市的太平洋航运就有董事主动辞职,说是要降低“美国元素”关联度。 还有马士基这些巨头,把美国旗的船绕开中国港口,改道韩国釜山中转货物,这些操作反而说明,中方这招确实戳中了他们的要害。 中方一直说得很明白:“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收这笔费用不是为了报复,而是逼美方纠正错误。 美国想靠单边制裁重振造船业,结果只会推高全球运费,最后美国消费者可能每年要多花300亿美元,这么看对抗真的没有赢家。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似乎不怕美国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