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通过攻克柬埔寨太子集团(诈骗集团)创始人陈志身边亲信,以及复杂的算法追踪,没收陈志12.7万枚比特币(价值150亿美元)! 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一举没收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手中12.7万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计算高达150亿美元。这场被誉为美国司法部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没收行动,撕开了跨国犯罪与数字货币交织的黑暗面纱。 在柬埔寨,陈志的名字曾与“商业传奇”紧密相连。这位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的华裔商人,一手打造的太子集团号称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航空旅游乃至零售行业都有其身影,俨然是当地举足轻重的综合性企业巨头。 不明就里的人谈及他,总会竖起大拇指,将其视作深耕异国的成功典范。谁能想到,这层光鲜的商业外衣下,裹着的竟是沾满血泪的犯罪内核?纽约联邦法院10月14日启封的起诉书给出了答案。 这份早在10月8日便已提交的法律文件,将陈志及其“商业帝国”的真面目暴露无遗。美国司法部指控,这个表面风光的集团早已沦为亚洲最大的跨国犯罪组织之一,陈志就是这个“庞大电诈帝国”的幕后黑手。 所谓的多元化业务,不过是掩盖犯罪的幌子,真正的核心是遍布柬埔寨全境的十个诈骗园区——那些看似普通的园区,实则是密不透风的“现代监狱”。 这些园区里的劳工,大多是被“高薪招聘”的虚假承诺诱骗而来。 他们一踏入园区便失去自由,暴力威胁与酷刑折磨成为家常便饭,监工甚至被默许“不打死就行”的体罚标准。陈志曾毫不掩饰地吹嘘,通过操纵这些劳工实施诈骗,每天能获利3000万美元。 这些被迫沦为“工具人”的受害者,又被迫成为伤害他人的“刽子手”,在严密控制下运营着庞大的诈骗网络。仅集团旗下两个主要窝点,就配备了1250部手机,控制着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形成专业化的“手机农场”。 他们惯用的“杀猪盘”骗局,早已形成标准化流程。团伙成员先通过社交软件与全球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用花言巧语赢得信任,再以虚假投资盈利为诱饵,一步步诱导对方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集团内部甚至有“培训手册”,特意提醒成员不要用“过于漂亮”的女性照片做头像,只为让骗局显得更真实。从纽约到世界各地,无数受害者因此倾家荡产,承受着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和难以言喻的精神痛苦。 而陈志及其同伙却用这些赃款过着奢靡生活,私人飞机、游艇、度假别墅乃至毕加索的画作,无一不彰显着他们的贪婪与冷血。如此隐蔽的跨国犯罪,如何被美国司法部精准打击?关键在于“人心突破”与“技术攻坚”的双重发力。 执法人员先是成功攻克陈志身边的亲信,获取了核心犯罪证据;更重要的是,复杂的算法追踪技术让数字货币的“隐身衣”彻底失效。很多人以为比特币交易匿名难查,实则早已是“自欺欺人”。 执法部门通过链上地址关联分析,用区块浏览器梳理转账轨迹,轻松锁定资金控制人;同时穿透币安、OKEx等大型交易所,凭借司法协助函获取KYC认证信息,冻结账户更是手到擒来;再加上追踪gas费来源等技术手段,每一笔赃款的流向都无所遁形。 2025年的今天,跨链追踪、图谱分析等技术早已普及,数字货币绝非犯罪的“法外之地”。此次没收的12.7万枚比特币,不仅是对犯罪的沉重打击,更与美国正在推进的数字货币战略紧密相关。 美国正推动《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计划建立100万枚比特币的国家储备。在此之前,执法部门已通过类似行动没收20万枚,加上此次的斩获,正好完成了战略储备的三分之一。这一布局背后,既有维护金融安全的考量,也暗含着对数字货币未来话语权的争夺。 目前陈志仍在逃,据信藏匿于柬埔寨,若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高40年的监禁。这场案件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所谓的“商业传奇”可能暗藏陷阱,“匿名”的数字货币终难藏赃,任何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帝国”,终将被正义的力量摧毁。 正如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所言,这是对全球人口贩卖和网络金融欺诈祸害的重大打击——邪不压正,无论犯罪手段多隐蔽,技术多高超,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通过攻克柬埔寨太子集团(诈骗集团)创始人陈志身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19 07:31:37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