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7 13:44:28

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高志凯的成名,很大程度得益于他那份独到的语言和逻辑能力,早年作为邓小平的英文翻译,这段经历让他日后无论是阐释中国立场,还是与世界各国辩论时,总能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各种话语体系。   很多对中国国际关系有兴趣的人,可能都看过他在半岛电视台、BBC、凤凰卫视等国际主流平台上的现场表现。   在这些场合上,他总能凭借深厚的国际法背景和理性、锋芒兼备的表达方式,直击对方逻辑漏洞,把中国立场讲到国外观众和嘉宾的“心窝子”里去。   不少人分不清“评论员”与“外交官”的界限,高志凯恰恰是那个不断打破这种刻板印象的人。   他多次出席像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这样的全球重大场合,并担任全球化智库副主任,还兼任高校和主要媒体的讲席教授、时事评论员。   不仅国内主流媒体愿意请他解读热点,就连国际上的各色媒体也都把他当作“中国观点”最有分量的发声者之一。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争议领域,比如中印边界、南海主权争端等,高志凯展示出的逻辑反击能力、历史溯源能力和对国际法的运用,让很多本就“理论储备”不足的对方辩手常常难以招架。   在南海问题上,高志凯多次以1898年美西条约为据,强调菲律宾领土的西部应止于东经118度线。   根据国际条约划定的界限,他严密指出黄岩岛、仁爱礁等岛礁并不属于菲律宾。   这种“一锤定音”的法理阐释,直接击中了菲律宾所谓“主权声索”的核心软肋。   据说在马尼拉论坛,他的观点让现场不少人士惊异,迫使菲律宾方必须在国际法和逻辑自洽上做出艰难选择。   这样的辩论策略,不但维护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舆论主动权,还充分展现了中国学者敢于用对方逻辑回击、甚至反问性质的沟通风格。   对美国的战略强硬,则更是高志凯近年来在国际言论场上的一个常规动作,面对西方媒体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他并非疲于辩解,而是用实打实的数据、历史经验、国际法条款反问美方为何自己全球出兵、发动战争频仍。   比如他在阿拉伯电视台面对美国政客,直接追问冷战结束后美国到底参与了多少场战争,让现场气氛瞬间凝滞。   高志凯最擅长的,莫过于揭示对方言辞背后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本质,他不单单是维护中国形象,更是用全球通行的逻辑体系对西方秩序发起正面挑战,这才是真正打到痛点的“硬核”回应。   高志凯在“软实力”上的贡献绝不是传统意义的“辩士”那么简单,他曾就中美关系的未来发表见解,旗帜鲜明提出“不可避免的和平”,警告中美如果走向战争无异于同归于尽。   对全球性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等,他同样积极为中国发声,强调开源合作、反对技术垄断,努力让世界听到中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这样宏大的叙事,既扩大了中国影响力,又让国际社会不得不重审中国不可忽视的位置。   那么对于高志凯的观察与评价,你有怎样的独到见解?

0 阅读:0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