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有一句台词:“老鼠偷了人类的大米,人们说它狡猾;人类偷了蜜蜂的蜂蜜,却说它很勤劳;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对我们有利的,那都叫好,对我们无益的,都称为坏。”
利益当前,是非标准就变了。对自己有利的,黑的能说成白的;对自己无益的,白的也能描成黑的。《韩非子》里早说过:“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造车的盼人富贵,做棺材的巴不得人多死——立场决定态度,古今一理。
鲁迅看得更透:“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人性里的算计,从来都是看菜下碟。
双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双标。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人往往智而不明。就像《围城》里写的:“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站在不同位置,说不同的话,却都觉得自己在主持公道。
看透这点,反倒能活得通透。不较真别人的双标,不纵容自己的双标。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其实就是教人别当两面派。
罗俊戈
谈判艺术经常用到调和折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