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一语惊人:中国不敢袭击日本!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

柳淮蕊 2025-10-16 00:59:58

美国智库一语惊人:中国不敢袭击日本!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对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菲律宾这四个中国邻国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出乎许多人意料。 这份报告里吹得神乎其神的“日本安全逻辑”,无非是三个老调重弹的理由。 第一说日本有“无与伦比的军事地理优势”,冲绳美军基地离台湾643公里,横须贺港是第七舰队母港,今年还部署了能覆盖中国东部沿海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这话听着唬人,可10月6日美菲在南海搞“萨马萨马2025”军演,中国海军在附近海域的常态化巡航照样按计划进行,既没退缩也没升级,这叫不叫“不敢”,而是掌握着节奏的战略克制。 中国火箭军的常规导弹精度早就公开过,能精准打击移动目标,真要动真格,冲绳的基地也不能安稳。 只是我们清楚,军事手段从来不是首选,这是大国的理性,不是怯懦。 第二吹日本的“技术杀手锏”,说它占全球52%的半导体材料份额,信越化学、SUMCO的硅晶圆能卡芯片脖子,今年还跟着美国限制EUV光刻机出口。 可这“杀手锏”是把双刃剑,海关总署10月13日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7.4%,其中就包括日本急需的稀土原料——日本90%的高纯度稀土加工技术,得靠中国原料支撑,没有中国的稀土配额,它的新能源汽车和军工产业照样“断炊”。 丰田、本田在华年销量占全球30%,真要是冲突,这些企业的损失得超千亿美元,日本经济界肯定不能答应。 报告只提日本卡中国的脖子,绝口不提中国攥着日本的“原料命脉”,这不是选择性失明是什么? 第三说日本有“全球外交影响力”,作为G7成员配合美国搞“印太海域态势感知计划”,牵头“四方安全对话”围堵中国。 可这影响力水分大得很,刚当选的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一开始高调要参拜靖国神社,结果被国内务实派和经济界联手施压,最后不得不取消行程。 因为今年中日双边贸易额,预计突破3500亿美元,日本对华累计投资超1200亿美元,经济捆绑早就深入骨髓,真跟中国闹翻,日本企业第一个扛不住。 这种被国内利益掣肘的“影响力”,顶多是帮美国摇旗呐喊,根本成不了对抗中国的底气。 更可笑的是,报告评估了四个邻国,却故意忽略了最关键的变量,中国的战略选择从来不是“敢不敢”,而是“值不值”。 10月15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刚启动“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主题是人道主义救援和海上安全,这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中国的精力放在维护地区稳定上,压根没把“袭击邻国”放在议程里。 反观日本,跟着美国在亚太折腾,石破茂上台后推动自卫队改革,要跟美国互派部队训练,结果除了把自己变成“前线阵地”,没捞到任何实际好处,反而让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卡内基基金会这套路也已经见怪不怪,就是“捧杀”日本、施压中国。 一边给日本戴“王牌盟友”的高帽,让亲美派更有底气绑在美国战车上;一边用“不敢袭击”的论调给中国套枷锁,试图框定我们的行为模式。 可他们忘了,中国从来不吃这一套。 9月中国出口增速8.3%,对非洲、拉美出口分别暴涨56.41%和15.32%,贸易多元化早就让我们有了足够的战略缓冲,就算日本在半导体材料上刁难,我们也能通过其他渠道弥补。 而且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常态化进行,该维护的主权寸步不让,但始终保持专业克制,这就是“斗而不破”的智慧,跟“不敢”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些跟着起哄说“中国不敢”的人,得好好算算这笔账。 中国要是真“敢”,代价确实大,但日本和美国的代价只会更大,美国第七舰队的母港在横须贺,真爆发冲突,他们的航母战斗群肯定最先遭殃。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依赖中国市场,一旦失去中国订单,信越化学这些企业用不了半年就得裁员。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中国不会做,这是理性,不是怯懦。 反倒是美国智库故意混淆概念,把中国的理性当成弱点,试图煽动地区对抗,其心可诛。 外交部早就说得明明白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方不要玩火自焚,这话不是怕日本,是警告他们别踩红线。 中国的国防力量足够应对任何挑衅,只是我们更清楚,和平发展才是正道。 卡内基基金会的报告与其说评估中国,不如说暴露了美国想把日本当棋子的野心,可日本真要是当了这颗棋子,迟早得成为冲突的炮灰。 这么看来,“中国不敢袭击日本”就是个伪命题,中国不是不敢,是不屑于用这种破坏性方式解决问题,更不愿让地区民众承受战争苦难。 美国智库的报告看似逻辑严密,实则是掩盖其战略算计的遮羞布,日本要是真信了这一套,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只会发现,自己被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而所谓的“安全保障”,不过是镜花水月。 中国的战略定力摆在这,该维护的利益绝不退让,但也绝不会被别有用心的论调牵着鼻子走,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样子。

0 阅读:32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