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上的战争:我老公被俩女人“欺负”了 国庆假期想宅家歇会儿,头顶却总传来“咚咚”声。不是偶尔响动,是持续不断的嘈杂,连看电视都不得安生。 老公说要去公司,我随口说了句,放假去公司干啥?不一会儿我听到开门声,没太在意,以为他去公司了。结果不到一分钟,我就听到楼上女人尖锐的叫骂声,混杂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浑厚男中音…… 我连忙起身往楼上跑,妈呀!俩妇女加一名中年男性,正在围攻我老公。 他们人高马大,虽然我老公个子上不输他们,但2:3 的这人数上咱不占优势,再看看我这娇小的个子,打不过呀。 我努力保持镇静,不能硬碰硬!我连忙大声劝阻:“咱有事说事,有事好好说……” 原来我老公想上门询问,结果开门的女人,反应完全超出预期,对着他指鼻子瞪眼。这次噪音来源可能不是他们家的,于是就气势汹汹,指桑骂槐。 其实之前我老公找过他们家,前两次确实是他们家吵,当时也承认了,这次可能找错了,却成了导火索。 现在想想,我还真是头一回,见我老公高高大大一男人,被俩不明理的娘儿们,指着鼻子叫骂,真像是蹭到狗屎一样不爽。 我老公只知道拿手机录视频,没还手,只是嘴上解释。我只有憋着火,不停劝阻,才算让场面缓和些。 我怎么也搞不明白,明明只是敲门儿询问,没私闯、没恶语,一向文明有礼的人,怎么就成了他们怀恨在心“故意找茬”的人? 更委屈的是,他们还翻出几年前的旧事指责我们。说2020年,大年初一我们投诉物业,保安过来找他们说楼下的人投诉他们吵。 天地良心,我们过年都回乡下老家了,根本不在小区。 看来投诉他们家的还真不止我们一家。不管我们怎么解释,他们就是认定是我们干的,那女人还絮絮叨叨“我管你们回没回老家……” 极力忍住,极力克制住自己! 事后想想也是,我们怎么就自己找上门了?怎么就没有学别人的去找物业投诉?至少现在就不会被人指鼻子瞪眼,还被无缘无故泼脏水了! 谁叫我们从小生活在乡下小镇,有什么事情都是直接跟邻居沟通,街坊邻居当面说事,简单高效。 所以我们有什么事情,自己能解决的,从来不习惯麻烦小区物业。也想着这小区里住的人,应该算有素质,至少能沟通吧!这次教训算是让我们明白,有的人啊,还真是不能太给她脸! 他们其实早有不满,就因为我老公之前上去沟通过几次噪音问题。现在看来,她们没反思过自己,反倒记恨起我们来了。 想起今年7月份那次,姐姐一家远道千里来我家做客,楼上的“哐当”声不断。连姐夫都忍不了,建议我家小孩上去说说。 小孩子哪里敢独自上去说。老公回来后,楼上砸东西的声响还持续不断,老公就直接上去了。闺女也跟着,当时我还笑着跟女儿说:“上去认认邻居。” 可我不曾想到,这在他们眼里成了“故意挑事”。那天确实是他们家的俩孩子在打架,在砸东西。 而这一次,或许真不是他们干的,但他们也没必要破口大骂,更没必要动手吧?他家儿子也站在门口,学着大人叫嚣,再后来,他手中拿出了一根长长的棍子…… 怎么,这小子也要参加“战斗”?还要使用“武器”? 我想幸亏我家俩孩子玩累了,在家睡着了。否则,我家两个孩子凑一块儿,也不是这小子对手呀! 我们不想把事情闹大,即使我老公拍摄了他们粗俗的视频,我们也没有报警。我只是用最大的修行和教养,耐心解释,甚至道歉。 因为我知道,有些噪音无法消除,但可以选择与之共处。和解也不是终点,自我重建才是。 我们要的也从来不是争个对错,只是安稳的居住环境。邻里相处,比噪音更闹心的是心与心的隔阂,思维认知的巨大差异。 有些矛盾也许永远无解,但可以选择不被消耗。 就像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能决定带不带伞。 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环境,而是驾驭心态:把“为什么这样”换成“我能怎么办”,世界就会变得开阔。 就像当楼上噪音再次响起的时候,我可以听听音乐,或是弹弹琴,还可以出去跑跑步…… 最近重读《瓦尔登湖》,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想说:在钢筋丛林里,即便无法消除噪音,也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轻盈。 写给所有被噪音困扰的你: •如果无法改变环境,那就试着给生活加点“缓冲垫”: 01. 用降噪耳机打造个人空间。 02.把噪音时段变成专属“自我充电时间”。 03.培养一项能对抗干扰的技能(如速读、速写)。 • 记住:你不需要为别人的素质买单,但可以选择不被坏情绪绑架。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刹,而在人声鼎沸处。当你学会在噪音中听见自己的心跳,每个日常都是禅意的道场。” 以上。
楼板上的战争:我老公被俩女人“欺负”了 国庆假期想宅家歇会儿,头顶却总传来“咚
爱芬多学习
2025-10-15 16:30:31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