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14 15:49:23

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面对记者采访,她淡然表示:感谢祖国的栽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4年,李爱珍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接触到进口半导体材料时,她深深触动于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距,这成为她此后投身半导体研究的初心,也让她在1963年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那一年,她放弃了在稀有金属化学领域的优势,毅然转向半导体研究,这个决定让她不得不从零开始,但她看准了半导体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子束外延技术成为半导体领域的关键,西方国家对这项技术严密封锁,连相关设备都被列入禁运清单,1980年,李爱珍获得了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的机会。   在美国的实验室,她连核心区都不被允许进入,但她没有气馁,而是站在观察窗外,仔细记录每个细节,两年时间里,她积累了三百多页宝贵的技术笔记,这些手写资料后来成为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重要基石。   面对美方的两次优厚邀请,李爱珍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她带着笔记回到祖国,立即投入到自主研发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中国第一台分子束外延设备很快问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她没有止步于单一突破,而是着眼于建立完整的科研体系,从固态源到气态源,从实验室到国家级平台,她一步步完善着中国的半导体研究链条,这种系统思维让中国在该领域逐渐站稳了脚跟。   2001年,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亚洲第一台量子级联激光器,直到2023年,已近九旬的她还在为国家攻克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技术,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在追求科技突破的同时,她始终重视人才培养,多年来,她手把手教导年轻科研人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半导体领域的专门人才,这些人现在都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   关于四次未能当选院士的经历,她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在她看来,科研的价值不在于头衔和荣誉,而在于能为国家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反而让她赢得了更多尊重。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主动向她伸出橄榄枝,这个她从未申请过的荣誉,恰恰印证了她几十年来的科研成就,但她依然如常地工作,继续在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关。   李爱珍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不在于头顶的光环,而在于脚踏实地的耕耘,她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用一生写就了一个完美的答案:科技报国的真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人民网——李爱珍 我晓得"祖国"意味着什么  

0 阅读:64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