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拒收,就断供!”波音 CEO 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压,没成想却成了 “自曝家丑”。这场 “威胁闹剧” 彻底暴露了波音的外强中干,也撕开了全球航空格局改写的序幕。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凯利·奥特博拉4月23号跳出来放狠话的时候,怕是忘了中国市场对波音意味着什么。 财经杂志的数据表明,波音入华五十多年,鼎盛时期每年20%的新飞机都交付给中国,2018年更是拿走了四分之一的产能,中国一度是它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可2025年4月中国加征125%关税后,这好日子就到头了,原本1%-5%的税率一下飙到126%-130%,一架1.2亿美元的波音787-9,加税后成本直接翻倍,吉祥航空当即推迟接收,厦门航空更狠,一周内三次退回已到港的飞机,连7架未完成的订单都要黄了。 Cirium的数据显示,波音今年只给中国交付了20架飞机,剩下29架的年度目标眼看要泡汤,三大航原本计划三年接收179架的订单,现在南航直接终止了10架波音787-8的出售计划。 不是不想卖,是加税后买得起的人更少了,这可不是中国离不开波音,分明是波音离了中国订单就心慌。 更讽刺的是,凯利嘴上说“另寻买家”,可这50架飞机的27亿美元订单哪那么好消化,且不说波音飞机价格比几年前涨了40%,光安全丑闻就足够让买家望而却步。 2019年737MAX的致命缺陷还没彻底平息,2024年又出了舱门滑落事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3月4号刚发布适航指令,要求所有737系列飞机更换进气道紧固件,不然可能出现发动机部件脱落、机身失压的风险,这种连FAA都盖章的安全隐患,哪个航司敢冒险接手。 凯利自己公布的一季度194亿美元营收,和5400亿美元订单看着唬人,可明眼人都知道,那些订单里大多是纸面数据,真到了交付环节,关税、安全问题全是坎,这时放狠话,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波音的底气虚,更虚在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上,这次威胁简直是往自己供应链上捅刀子。 波音在中国有35家直接供应商,787飞机的方向舵就是成飞造的,这些零部件先运到美国组装,再出口回中国,加征关税后直接面临“双重征税”的尴尬。 要是真断供,首先遭殃的是波音自己的生产线——中国供应的高温合金叶片、航空电子设备,美国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毕竟全球300万-500万个飞机零配件,不是说换供应商就能换的。 之前波音舟山工厂,还指望靠本土化降低成本,现在关税一涨,零部件成本飙升,工厂产能直接砍了一半,这哪是断供中国,分明是断自己的财路。 凯利大概没算到,中国早就不是只能依赖波音的年代了,他的威胁反而加速了市场转向。 东航2022年就签了100架空客A320NEO的订单,2025年计划交付31架,这些飞机油耗比上一代低15%,还能享受价格优惠,比加税后的波音划算多了。 更关键的是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顶上来了,2024年就给三大航交付了12架,东航6架、国航南航各3架,虽然供应链还有国际合作,但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不用看别人脸色。 民航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居民人均乘机次数要涨到0.67次,市场需求摆在这,波音不送上门,有的是替代选项。 空客产能紧张,正好给C919腾出了空间,这格局变化不是波音想挡就能挡住的。 其实波音的困境早有预兆,2018年巅峰过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安全事故毁了信任,贸易战又断了市场,现在只能靠嘴硬撑场面。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飞机及零部件里美国占51%,但这是加税前的数字,2025年上半年已经跌到38%,空客和国产飞机的份额肉眼可见地涨。 美国航空业资深人士都坦言,航空是长周期产业,机队规划改不了短期,波音丢的不是一时的订单,是未来十年的市场份额。 凯利要是真敢断供,首先着急的得是美国的供应商和工会,35家中国供应商停摆,西雅图工厂就得裁员,这账他怕是没算明白。 这么看来,这场威胁闹剧就是波音的“自曝家丑”,暴露了它既依赖中国市场又想摆架子的矛盾,更戳破了全球航空业“美国一家独大”的假象。 中国从2018年买波音四分之一飞机,到现在能从容拒收、转向替代,靠的不是赌气,是市场体量和国产能力的双重底气。 波音要是还抱着“断供施压”的老思路,只会把更多市场让给空客和C919,毕竟航空业拼的是安全、成本和信任,不是谁的嗓门大。 这场格局改写的序幕已经拉开,凯利的威胁不过是旧时代的回光返照,未来的天空里,中国的飞机只会越来越多,而外强中干的波音,要是再不清醒,迟早得被市场淘汰。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何超盈这个闺女…,真是中了基因刺客🥷[笑着哭],那鼻子也不知道像谁,鼻头扁,鼻梁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