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卖的是一口气,《731》戳的是心窝子,《刺杀小说家2》秀的是肌肉——观众不是不看,是国庆不想被拖进地狱。 《731》不是拍得差,是太真了。 血淋淋的实验台、无声的哭喊、没结局的牺牲,谁敢带爸妈去看? 影院里孩子一哭,大人转身就走。 这不是避讳历史,是怕历史压垮假期。 陈飞宇站C位,有人骂,有人笑,但年轻人真进去了。 陈凯歌没护犊子,他只是知道:年轻人得从“脸”认人,再从戏认爹。 流量不是原罪,是入场券。 《刺杀小说家2》镜头像科幻大片,故事却像没写完的作业。 技术再牛,也救不了“反派为啥要杀人”这种根本问题。 观众不是不懂特效,是懒得猜谜。 《志愿军》赢在哪儿? 它不让你哭,它让你挺直腰板。 七天七亿,不是靠情怀,是让老百姓觉得:这日子,值得拍成电影。
1983年,最后一位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北京站站长”被捕了,他就是潜伏多年
【1评论】【11点赞】
平常心
没有人洗白731部队,没有人攻击731这个题材,大家攻击的是导演硬蹭题材,操弄爱国的卑劣行径。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潜心研究资料,我只知道这部电影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于731的知识,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拍了11年,我只知道黑太阳只拍了两年半,还甩它一条街,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右翼暗杀,我只知道导演现在过得很好,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汉奸抵制,我只知道电影想哪天上映就哪天上映。。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剧情删节,我只知道导演说好要用高科技还原人体实验。编造一部慷慨励志的血泪奋斗史是为了吸眼球,博同情最重用的诈骗手段,和非法集资,卖假药的一个套路。别让发国难财的骗子成了圣人。若果话到说到这份上了,还挺导演,脑残们,看好你的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