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坏了!美国驻北约前大使: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而是让它经济衰退 美国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30 21:03:06

太坏了!美国驻北约前大使: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而是让它经济衰退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的导弹、核武器,现在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已没有取胜的把握。怎么遏制中国呢?我们和我们的朋友们都不去中国投资,不与它做贸易,让它经济衰退,出现经济危机,才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这招儿不算新鲜,说白了就是想翻冷战时拖垮苏联的老账本。当年北约靠着军事威慑,逼得苏联把钱都砸进军备里,结果产业链全歪了,民生领域没人管,再加上不待见外部资本,最后撑不住垮了。这位前大使大概觉得中国也会走这条路,只要美西方一起撤资、不跟中国做生意,中国经济就没了支撑,肯定得垮。   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她想的那样,看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一季度的数就知道,光是有正经进出口业务的外资企业就超6.7万家,比过去3年同期都多,这些企业一共做了2.99万亿的进出口生意,已经连续4个季度在涨了。   更关键的是,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1个国家的86家跨国公司都来了,不少还是第一次参会,明显国际资本还是觉得中国市场靠谱。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早把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全取消了,营商环境也一直在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调,外资企业肯定不想错过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再说她嘴边上的“盟友一起抵制”,其实根本不现实。中国和欧盟加起来的经济总量占了全球三分之一,从建交时候的24亿美元贸易额,涨到现在78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每分钟都有1000多万的生意往来。   欧盟72%的箱包、一半多的乘用车都得从中国买,反过来中国从欧盟买的高端设备,今年一季度也涨了30%多,占了同类进口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种绑得这么紧的关系,盟友们哪儿能随便跟着美国走?德国的汽车巨头、法国的奢侈品集团,看他们财报就知道,中国市场是他们赚钱的大头,放弃中国就是放弃自己的增长主力。   而且中国外贸早就不是只靠美西方了,今年一季度跟“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就有5.26万亿,涨了2.2%,占了外贸总盘子的51.1%,去年刚超50%,今年还在涨。   在新兴市场这边,对非洲的进出口涨了9.6%,东盟那边也涨了7.4%;就算是跟欧盟、日本这些老伙伴,贸易也分别涨了7.1%和4.8%。   民营企业现在是外贸主力,一季度进出口5.85万亿,占比提到了56.8%,他们出口的工业机器人涨了67.4%,高端机床也涨了16.4%,适应市场的本事特别强。   中国自己的经济底气也不是靠外人给的,面对外面的压力,国家推了5000亿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用来补重大项目的资本金,重点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这些新产业,还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跟着投。   国务院还专门出了帮民间投资的政策,拆了那些看不见的壁垒,让民营企业敢投、能投,投了还能有回报。   这些政策加上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一股劲儿,一季度进口的食用油涨了12.1%,干鲜瓜果进口量也加了8.3%,明显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越来越稳。   哈奇森明显没搞懂中国和苏联不一样的地方——中国国防开支占GDP还不到1.5%,比美国和北约那些国家低多了,根本没想跟谁搞军备竞赛,一直把发展经济当正经事。   中国也没排斥过市场经济,反而一直往外开门,连续16年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年均涨5.4%,在全球进口里的份额从7.9%升到10.5%。这种开放的态度,跟美国那种想靠胁迫绑住盟友的霸权思维比,差得太远了。   再看美国自己,他们的企业早用脚投票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占了它全球一半以上,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贡献了五分之一的营收,这些企业心里门儿清,跟中国脱钩就意味着丢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低成本制造的优势。   美国农业更离不开中国市场,之前因为贸易摩擦,大豆、玉米对华出口亏了不少,农民的抱怨声美国政府根本没法不管。   哈奇森这想法,其实就是冷战思维没改过来,可她既选错了对手,也找错了时代——中国不是当年封闭的苏联,是跟全球经济绑在一块儿的开放经济体;现在也不是冷战那会儿了,各国经济早缠在一起了。   美国想靠撤资、断贸易拿捏中国,最后只会让盟友离心,自己企业受损。   中国今年一季度出口涨6.9%,外资还在往里来,产业也在升级,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外面施压只会逼着中国更快搞自主创新、开拓新市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