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本以为美国绕开中国成功了,不曾想,中国一招直接反制,让美国也无可奈何! 稀土资源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战略位置,主要用于制造永磁材料和电子设备。中国拥有丰富矿藏和加工能力,控制约70%开采量和90%以上分离产能。美国作为消费大国,每年需求数千吨中重稀土,却因本土技术落后,进口比例高达80%。 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美国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投资本土项目并寻求国际伙伴。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超过7亿美元,建立关丹加工厂,从澳大利亚矿石中提取稀土产品。该厂自2012年起运营,提供税收优惠并创造就业机会。马来西亚政府视此为经济增长引擎,吸引外资注入。莱纳斯逐步扩展生产线,处理轻稀土后转向重稀土分离,目标年产能达数千吨。这一步被视为挑战中国垄断的关键尝试。 2025年5月,莱纳斯关丹厂实现首批氧化镝分离,这是中国以外首个商业化重稀土产品。氧化镝用于高性能磁铁,需求强劲。该厂计划6月启动氧化铽生产,年重稀土产能设定在2500至3000吨,轻稀土5000吨。马来西亚官员强调,此举提升国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带来投资和就业增长。美国国防部快速响应,视作构建独立供应链的机会。商务部与莱纳斯洽谈合作,签署初步协议,计划增加采购并考虑本地设施建设。美国企业评估产能,认为这能部分填补需求缺口。莱纳斯高管展示产品样品,突出技术进步带来的竞争力。这一进展标志着西方国家在稀土领域的反击,旨在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于2025年4月发布公告,对七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包括氧化镝和氧化铽。出口企业须提供最终用户证明,禁止转售第三方。此措施源于中美关税争端,中国作为回应,加强战略矿物管理。专家指出,马来西亚产量仅数百吨,无法满足美国数千吨年需求。莱纳斯设备部分依赖中国供应,品质优化需时间。管制直接封堵转手路径,美国团队审阅文件后认识到供应链重构受阻。北京印发指导文件,出口商填写详细申报,避免违规。全球市场观察员分析,中国加工产能超过90%,马来西亚新产难以撼动格局。国际买家观望,导致莱纳斯扩张面临压力。 美国供应链多元化计划遭遇挑战,本土德克萨斯稀土项目因环保审批延误,成本高企。企业维持中国进口渠道,价格因管制上涨。贸易代表承认,体系脆弱,需加速本土投资,但短期难以摆脱依赖。马来西亚厂区设备维护频繁,辐射废物处置引发环保争议。政府提供援助,但资金和技术缺口致产量停滞。莱纳斯调整预期,缩减目标。全球稀土格局维持,中国推出五年规划,投入资金提升技术,稀土企业发布新品,巩固主导地位。美国尝试落空,马来西亚雄心遇阻,中国政策守护资源优势。这场博弈暴露资源控制的重要性,全球化下关键矿物决定话语权。 稀土博弈反映大国竞争现实,美国追求自给自足,但技术资源短板明显。中国通过出口管理维护优势,马来西亚作为第三方获益有限。2025年事件证明,供应链安全需长期布局。莱纳斯生产虽起步,但规模不足以改变平衡。未来,美国可能加强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合作,开辟新矿场。中国则优化产业链,提升环保标准。马来西亚需平衡经济与环境,推动可持续开发。整体看,稀土市场仍以中国为中心,其他国家努力虽有进展,但短期难见颠覆。企业需适应管制,探索回收技术以降低风险。 中美稀土摩擦源于贸易战升级,美国征收关税,中国反击出口控制。2025年4月措施针对关键元素,影响欧洲和日本买家。欧盟评估风险,推动本土加工项目。日本依赖中国比例高,启动库存策略。马来西亚澄清无独家对美供应协议,保持中立贸易。莱纳斯与美国MP材料公司合作,提供轻重稀土,支持磁铁制造。非绑定协议需最终化,显示合作谨慎。全球需求预计2025年增长17%,供应压力加大。价格波动加剧,企业成本上升。环保组织关注马来西亚废料处理,呼吁严格监管。这提醒各国,矿业发展须兼顾生态。 稀土产业链复杂,从开采到分离需巨额投资。美国国防部资助项目,目标2027年实现部分自产。莱纳斯马来西亚厂投资逾10亿美元,雇员超千人。马来西亚稀土储备丰富,但加工依赖外资。政府规划矿到磁铁价值链,与莱纳斯和日本企业联手。中国稀土集团整合资源,技术创新领先。出口管制后,美国企业转向库存和替代材料,但效率有限。专家建议多边合作,如美澳日联盟。马来西亚需提升本地技术,避免单纯依赖出口。整体格局稳定,中国份额难减。
今天,美国知名主持人发文称:中囯几乎在所有重要领域都已超越美国!9月29日凌晨
【1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