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总部在纽约,不是因为那里最合适,而是因为美国愿意给。 可给归给,管归管——签证卡你半年,会费拖你十年,关键决议一票否决,你搬去日内瓦、维也纳,甚至开普敦,它照样能让你的代表进不了国门,让你的预算卡在国会。 地点换不掉权力,就像换掉办公室的门牌,改不了老板的脾气。 我曾见过一位非洲外交官在纽约联合国大楼外等了四个月签证,只为参加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会议。 他没抱怨制度,只说:“我们不是来挑战美国,是来求它别再把联合国当自家客厅。 ”这话比任何改革提案都重。 联合国不是没有理想,是理想被现实压得太久,连呼吸都费劲。 有人总说“搬走就能独立”,可真搬了,谁出钱? 谁保安全? 谁给签证? 美国不松手,换到哪儿都是寄人篱下。 真正的痛点不在大楼在哪,而在谁说了算。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个否决权,就让193个国家的声音成了背景音。 你让发展中国家讲公平,它说“你先交钱”;你问它为什么反对核禁条约,它答“这不符合我们的安全利益”。 这世界早就不该是几个大国轮流坐庄的俱乐部了。 可改变,从来不是靠迁址,而是靠有人敢说:我们不再接受这种不平等的规则。 非洲、拉美、东南亚正在悄悄联合,不是要赶走谁,是要重新定义“我们是谁”。 联合国该搬的,不是建筑,是那套把“多数服从少数”当真理的旧逻辑。 下次你再看到新闻说“联合国呼吁和平”,别只看口号,想想:谁在背后决定,哪些声音被听见,哪些被屏蔽。 真正的变革,从不再把“美国同意”当成国际共识的起点开始。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