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安全部官媒爆料称,国家安全部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破获了一个团伙走私国家战略物资的团伙。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走私,他们偷运的是能卡军工、半导体脖子的关键材料 —— 金属锑, 而且整个团伙 8 个嫌疑人全是同姓,妥妥的家族式犯罪,真是把 “抱团作案” 玩到了歪路上。 可能有人还纳闷,锑这东西到底是啥?咋就成了国家要死死守住的战略资源? 咱先掰扯掰扯这东西的分量。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3 年的数据,全球锑储量里中国占了 58%,每年的产量更占全球 72%,可以说咱手里攥着全球锑市场的 “大半江山”。 而且这东西用途太关键了,不是啥可有可无的金属。 半导体芯片里的焊料得加锑,不然高温下芯片容易接触不良;导弹导引头的外壳要用锑合金,能扛住高速飞行时的上千度高温;就连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极,加一点锑就能提升充电速度和寿命。 你说这东西要是随便流出去,咱自己的科技、军工发展不就少了底气? 再看这伙人的操作,简直是把 “隐蔽” 俩字刻进了骨子里。 他们知道锑是国家限制出口的物资,正规渠道走不通,就想出了歪招 —— 把金属锑伪装成日常杂货。 具体咋干的?就是把大块的锑分割成小包装,混在衣服、日用品这些普通货物里,想靠着 “小批量、多批次” 的法子蒙混过关,偷偷运到境外。 你别觉得这招笨,之前不少走私团伙都靠这招钻过空子,总觉得拆成小份就不会被查,可他们忘了,国家对战略资源的监管早就是 “火眼金睛” 了。 为啥有人敢冒着 “杀头” 的风险干这事?说到底还是 “利” 字当头。 老话说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无人做”,这话在这儿太贴切了。 现在市面上锑的正常现货价格大概每吨 10 万元,可因为国外对锑的需求大、缺口也大,黑市上的价格能炒到每吨 25 万以上,翻了一倍还多。 这利润空间一摆出来,就有人红了眼,连国家法律、国家安全都抛到了脑后,觉得家族一起干 “风险共担、利润平分”,能钻空子赚大钱,结果栽了大跟头。 这事儿还牵出一个大家可能疑惑的问题:之前咱国家一直在严控稀土出口,可美欧的军工厂为啥还能接着生产?不是说稀土是军工的 “维生素” 吗?其实答案就在这些走私案里。 不光是稀土,像锑这种战略资源,也总有走私团伙在暗地倒卖。国家虽然出台了限制政策,可架不住有人铤而走险,把资源偷偷运出去。 美欧的军工厂虽然拿不到之前那么多的量,产量降了不少,但靠着这些非法流入的资源,生产线还能勉强转起来,没到彻底停工的地步。 这次国安部能揪出这个家族式团伙,也能看出来国家对战略资源走私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 其实不光是锑和稀土,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完善战略资源的监管体系, 比如建立了锑的开采、生产、出口全链条台账,每一批锑的去向都得登记清楚;海关也升级了检测设备,就算是小包装的锑,也能通过光谱检测查出来。 可走私团伙的手段也在变,总想着钻空子,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一直保持警惕,也需要咱们普通人多留个心眼。 这次的锑走私案,既是一次警示,也让更多人明白:国家对战略资源的保护,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信息来源: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小熊好嚣张啊!喊话柴桑见好就收,不要贪得无厌!要懂得满足,见好就收吧,真的,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