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7 16:20:02

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国外卖280万一台,这就是自主研发的价值。 2014 年,北京有家三甲医院采购设备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唏嘘。医院要买一台 3.0T 的核磁共振仪,这种仪器查心脑血管、肿瘤这些大病特别管用,可当时国内根本造不出来,只能买国外的。 最后敲定的进口设备,价格要 3120 万元,这笔钱在当年的北京三环,足足能买下十套学区房。 设备好不容易运到医院,国外来的工程师紧接着就递上了一张清单,清单上写的是液氦补充的费用。 液氦是维持仪器核心部件超导磁体工作的冷却剂,这东西每年都会蒸发 5%,补充一次就得花 60 万元。而且设备的保修还不算在购机费里,每年还得另交一大笔钱,这些开销全得医院自己扛。 因为买设备、维护设备的成本太高,医院只能把这些负担转嫁给患者。当时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费用高达 1200 元,这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更让人着急的是,因为全国的高端磁共振设备几乎全是进口的,数量特别少,患者要排队两个月才能轮到检查,有些急着确诊的病人,只能天天盼着队伍能快点动。 那时候国外企业敢这么漫天要价,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垄断了核心技术。根据数据统计,2014 年前,我国 90% 以上的磁共振设备都是进口品牌,高端 3.0T 的设备更是 100% 依赖进口,全球能自主研发全部核心部件的企业只有两家,还都是外国的。他们知道咱们造不出来,就随便定高价,医院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咬牙买。 后来咱们国家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科研人员和企业一起埋头攻关,终于把这个 “卡脖子” 的技术攻下来了。像联影这样的国产企业,不仅造出了自己的核磁共振仪,还实现了量产。 现在医院买国产 3.0T 设备,价格早就降下来了,安徽有家医院采购的联影设备才 979 万元,就算是配置高一些的型号,中标价也才 1298 万元,比当年的进口设备便宜了一大半。 国产设备量产后,进口设备的价格也跟着大幅跳水,以前卖 3000 多万的进口机,现在 280 万就能买到,这都是自主研发带来的竞争效应。 而且国产设备的质量一点都不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医生都说,这些国产仪器拍出来的图像,和国际先进水平比没啥区别。 随着国产设备越来越多,患者的检查成本也降了不少。到 2025 年的时候,全国已有 22 个省份调整了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像三级医院的磁共振平扫,一次才 488 元,比 2014 年便宜了一大半。 因为设备供应充足了,医院能配的仪器也多了,患者排队的时间也短了,以前要等两个月,现在很多医院一两周就能安排上,急重症患者还能走绿色通道。 现在回头看这件事,真的能感受到自主研发的力量有多重要。以前被国外卡脖子的时候,他们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咱们不仅要花冤枉钱,老百姓看病还得遭罪;现在咱们自己能造了,不仅价格降下来了,服务也跟着变好,连进口设备都得跟着降价。 这道理放到别的领域也一样,不管是医疗设备还是手机芯片,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老百姓才能真正受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排队做检查的经历?你们觉得这种技术突破对咱们的生活影响大不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

0 阅读:21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