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印度又对东方大国出手9月24日,印度商工部宣布了两件事。一件是对原产

晓绿聊趣事 2025-09-26 14:34:08

快讯!快讯!

印度又对东方大国出手

9月24日,印度商工部宣布了两件事。一件是对原产于中国的氢氟碳化物R-32发起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另一件是对中国的五氟乙烷(HFC-125)发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此次调查的R-32和HFC-125,是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核心制冷剂,属于第三代氢氟碳化物(HFCs)。

这类物质虽对臭氧层破坏较小,但温室效应潜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重点管控对象。

印度选择此时发难,实则是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HFCs生产国,2024年出口量占全球35%,而印度本土产能仅能满足需求的20%。

这种“环保壁垒”并非首创。2023年欧盟以“碳泄漏”为由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2024年美国对东南亚光伏组件发起反规避调查,本质都是通过技术标准重构贸易规则。

印度此次将矛头对准制冷剂,正是瞄准了中国在氟化工领域的绝对优势:全球70%的R-32产能集中在中国,而印度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成本比中国高30%以上。

印度此次操作与2009年美国对中国轮胎发起的“特保案”如出一辙。当时美国以“损害本土产业”为由,对中国轮胎征收35%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量骤降40%。

但十年后,中国轮胎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海外建厂,反而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如今印度在制冷剂领域如法炮制,却可能陷入同样的困境。

2024年中国对印制冷剂出口额达18亿美元,若强行加税,印度本土企业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供应缺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正在复制“光伏双反”策略。2024年印度对中国光伏组件征收25%关税后,反而导致本土光伏装机量下降12%,因为中国组件占全球70%产能,印度电站建设被迫延期。

此次制冷剂调查若落地,印度空调制造业或将重蹈覆辙,目前印度本土空调产能仅1500万台/年,而市场需求已达3000万台,缺口需从中国进口填补。

印度此次调查暴露出其技术短板。R-32和HFC-125的生产涉及氟化工核心技术,而中国经过20年攻关,已掌握从萤石开采到高端制冷剂的全产业链。

反观印度,其氟化工产业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80%的原料依赖进口。2024年印度自中国进口萤石矿达420万吨,占其总需求的65%。

这种依赖在专利领域尤为明显。全球HFCs相关专利中,中国持有42%,美国占28%,而印度不足5%。印度企业若想绕过中国技术,需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

生产1吨R-32需支付1200美元专利费,这相当于印度本土企业售价的15%。更棘手的是,中国近年加速技术迭代,2025年推出的第四代制冷剂HFO-1234yf,已实现GWP值降低99%,而印度企业仍困在第三代技术的产能爬坡期。

印度此举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已就制冷剂贸易问题展开磋商,泰国、越南等国表示将效仿印度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光伏产业已初现端倪,202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印尼、菲律宾相继跟进,导致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量下降23%。

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远超预期。2024年中国对印度制冷剂出口虽下降18%,但对土耳其、中东出口激增47%,填补了印度市场缺口。

印度以环保之名行保护之实,反而暴露其绿色转型的滞后。根据《印度能源转型路线图》,到2030年需淘汰60%的高GWP制冷剂,但本土企业因技术限制,至今未能量产合格替代品。

反观中国,2025年已建成全球最大的HFOs(第四代制冷剂)生产基地,产能达20万吨/年,占全球40%。

中国企业正通过“一带一路”布局海外产能,2025年浙江三美在印尼的2万吨R-32项目投产,直接规避印度关税壁垒。

同时,中国与阿联酋合作的“绿氢制氟”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这种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制冷剂的技术,可能彻底改写行业格局。

但对印度而言,完全摆脱中国依赖并不现实。印度医药产业70%的原料药依赖中国供应,而制冷剂作为医药中间体不可或缺。2024年印度因中国制冷剂断供导致30家药企停产,这种“卡脖子”困境在高端制造领域尤为突出。

印度对华制冷剂连环出招,暴露出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转型中的集体焦虑。但筑墙护城河终究不如自建灌溉网。

当中国用技术创新突破贸易壁垒时,印度需要的或许不是加征关税,而是放下保护主义,拥抱产业链的全球协作。毕竟,在碳中和的星辰大海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抵达彼岸。

0 阅读:4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