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控制不住局面了?俄二号宰相辞职,原因是反对俄乌冲突 谁都知道,能在普京身边混几十年的人,不是省油的灯。科扎克的政治轨迹几乎和普京的核心圈子深度绑定。 早年在圣彼得堡从政时,他就与当时担任该市副市长的普京有了工作交集。从那之后,他跟随普京从地方政坛逐步走进中央,先后分管过地区发展、经济改革,甚至索契冬奥会的筹备工作都曾交由他主导。后来俄乌冲突爆发,他还一度负责乌东地区相关的协调事务,在俄罗斯政府内部的分量确实足够重。 俄罗斯官方媒体塔斯社最先披露了科扎克辞职的消息。报道中仅提及他 “因个人原因” 递交辞呈,且普京已经批准了这一请求。 但西方媒体没打算放过这个机会,立刻将 “反对俄乌冲突” 的标签贴在他身上,还刻意渲染他 “俄二号宰相” 的身份,声称他的离开证明普京 “镇不住场子”。 先不说别的,“俄二号宰相” 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偏差。科扎克近期的职位是俄罗斯联邦副总理,主要负责社会发展与地区事务,虽说位高权重,但俄罗斯政治体系里压根没有 “宰相” 这一称谓,更不存在所谓 “二号人物” 的明确排序。他确实是普京核心圈子里的资深成员,但要说他的离职能动摇普京的掌控力,未免太过夸张。 外界之所以将他的辞职与俄乌冲突关联,是因为他此前在冲突中的立场确实显得有些特殊。冲突初期,科扎克曾主导过数次与乌克兰方面的人道主义接触,比如协调乌东地区的粮食运输和难民安置工作。 当时有消息称,他更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缓解局势,而非一味采取强硬手段。但后来俄罗斯对乌政策逐渐转向强硬,他负责的部分事务也随之调整,这让外界开始猜测他与政府之间存在分歧。 可猜测终究是猜测,目前没有任何权威来源能证实科扎克辞职就是因为反对冲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后来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仅表示 “尊重每位官员的个人选择”,还提到已安排其他官员接替科扎克的工作,各项事务不会受到影响。 从递交辞呈到普京批准,再到确定接替者,整个流程推进得十分顺畅,完全看不出 “失控” 的迹象。 西方媒体之所以热衷于炒作 “普京控制不住局面”,其实是惯用的老套路。这些年只要俄罗斯有官员变动,不管是正常退休还是主动辞职,他们都会往 “普京失势” 的方向解读。 但稍微了解俄罗斯政治的人都知道,俄罗斯的决策体系一直是在集体讨论基础上实现集中统一。即便内部存在政策分歧,也属于正常的治理过程,与 “控制不住” 根本不沾边。 科扎克不是第一个因政策分歧离开的官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这类变动从未影响过俄罗斯政治的整体稳定。 再说说科扎克本人。他在政府任职多年,确实留下不少实绩。比如早年推动的地区行政改革,帮助不少地方解决了财政难题;索契冬奥会能顺利举办,他的协调作用功不可没。 即便此次辞职,也没人否认他过去的贡献。但要说他的离开会让普京 “控制不住局面”,那显然是低估了俄罗斯的政治架构。普京在俄罗斯的权威,建立在多年的治理成效和民众支持之上,绝非一两个官员就能动摇。 至于俄乌冲突,俄罗斯内部确实存在不同声音。有人认为应当更注重外交谈判,有人则主张必须保持军事压力。但这些讨论都处于国家整体战略框架之内,并非要挑战普京的领导。 科扎克即便真的倾向于温和路线,他的辞职也只是个人选择,或是政策调整的需要,跟 “失控” 没有任何关系。西方媒体故意将两者捆绑,无非是想制造俄罗斯内部混乱的假象,打击俄罗斯的士气。 所以说到底,“普京控制不住局面” 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科扎克辞职,要么是个人原因,要么是政策分歧引发的正常人事调整,与 “失控” 八竿子打不着。 西方媒体反复炒作,不过是想借这事抹黑普京,干扰俄罗斯的决策。但事实就摆在眼前:俄罗斯的政治体系运行正常,对俄乌冲突的战略部署也没有因这次辞职出现混乱。那些想靠捕风捉影唱衰俄罗斯的人,恐怕最终只能失望而归。
就在刚刚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表示,
【65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