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亡国。请问大统领阁下,如果菲律宾开了第一枪,你觉得美国会帮助菲律宾到什么程度?” 这问题可真够尖锐的,直接把小马科斯架在火上烤。 1962年印度那事儿,当时印军在边境先开了枪,觉得背后有美苏撑腰就底气十足,结果解放军一出手,战线一路推进,差点就打到新德里,最后印度只能灰溜溜求和。 再看1979年的越南,仗着和苏联签了军事同盟条约,在边境上不断挑事,真以为苏联会派兵撑腰,结果中国军队都快打到河内了,苏联除了运来一堆武器、派了些顾问,最多也就是在蒙古搞了场大演习吓唬人,真要让他们派兵参战?想都别想。 这两个例子摆出来,意思再明白不过:别以为有大国撑腰就能随便开第一枪,真打起来,靠山往往靠不住。 现在轮到菲律宾了,记者这话里藏着的潜台词,就是想问问美国那些“钢铁般的承诺”到底值多少斤两。 这些年美国官员跑菲律宾跑得勤,今天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管用,明天又强调南海有事会帮忙,听着挺吓人,但仔细看看条约里的门道就知道,这里面的讲究多着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前访菲时特意说,条约适用于南海任何地方的攻击,但后面紧跟着一句“包括海岸警卫队”,这话听着是扩大范围,实际上更像在划界限——言外之意,真出了事,美国帮什么、怎么帮,得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说的话,他说除非菲方人员死亡,否则别想启动条约。这就等于明着告诉菲律宾:想让美国真动手,得先付出血的代价。 可真到了那时候,美国所谓的“帮助”可能也就是派几艘军舰到南海晃悠几圈,或者多卖些武器给菲律宾,真要让美军官兵扛着枪上战场和中国对着干?那可太不现实了。美国在亚太的算盘打得精着呢,他们想利用菲律宾牵制中国,但绝不想为了菲律宾把自己拖进一场大规模冲突里。 看看越南当年的遭遇就该明白,苏联那会儿和越南签的条约比美菲条约还实在,又是派顾问又是运坦克,可真等越南快撑不住了,苏联最多也就是搞场演习壮壮声势。 现在的美国比当年的苏联精明得多,他们更擅长用“口头承诺”当武器,让盟友替自己打头阵。菲律宾要是真信了这些承诺,在南海铤而走险开了第一枪,最后很可能会发现,美国的“帮助”就像泡沫,看着挺大,一戳就破。 小马科斯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菲律宾和中国的实力差距摆在那儿,真要冲突起来,美国就算给再多武器,也改变不了战局。那些所谓的同盟条约,从来都不是保命符,而是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券。美国需要菲律宾当南海的“前哨”,菲律宾想借美国的势给自己壮胆,可这种各取所需的关系,在真正的危机面前最不经考验。 历史早就把道理讲透了:小国把自己的命运绑在大国的战车上,从来都是件危险的事。印度当年没明白,吃了大亏;越南当年没醒悟,差点亡国。现在菲律宾要是看不清这一点,真敢开第一枪,最后能指望美国帮到什么程度? 恐怕最多也就是在联合国大会上发几句声援,然后看着菲律宾自己收拾烂摊子。 毕竟对美国来说,菲律宾的价值在于“活着牵制中国”,而不是“死了拉美国下水”。这话虽然难听,但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谁也没法例外。
菲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开了
阿智通鉴
2025-09-19 12:46:08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