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奥地利放出狠话:如果中国想坐进“世界大国”的位子,同时躲过欧洲和美国新一轮制裁的风暴,就得想办法逼普京停下对乌克兰的战火!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奥地利外长怂恿:中国是大国,要劝俄罗斯谈判) 9月,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向中国“隔空喊话”,要求北京调停俄乌冲突。这看似给中国“加冕”,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责任外包”大戏。 欧洲一边高举道德大旗,将自身无力解决的烂摊子甩给中国,一边又对华挥舞贸易大棒。这种自相矛盾的求助,究竟是诚意,还是黔驴技穷后的虚伪? 欧洲这套“表扬-赋责”的话术玩得很溜,背后却是掩盖不住的筋疲力尽。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半多,欧洲快被拖垮了。西欧国家的弹药库见了底,军工生产线根本跟不上消耗,对俄制裁也没打到痛处。 僵局之下,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出手”上,就成了一个聪明的选择。既能占据道德高地,又能回避自己没钱没枪的现实。 这种“责任外包”,说白了就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外交上喊得响,经济上却拧巴得不行。今年以来,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明显硬了起来,又是威胁要制裁跟俄罗斯有能源交易的中国金融机构,又是计划在6月份禁止中国的医疗设备参与公共采购。 欧盟总念叨着那近4000亿欧元的对华贸易逆差,指责中国搞“产能过剩”。可他们好像忘了,自己一边限制半导体这类高科技产品卖给中国,一边又抱怨生意不好做。 更别提那些在华欧洲企业,生产的商品有四成是运回欧洲卖的,利润都进了谁的口袋?还有,欧盟自己在服务贸易上可赚了中国超过500亿美元。这种只算自己亏、不算自己赚的账本,怎么看都像是在演戏。 一边享受着中国制造带来的便利,汽车、电池、光伏样样离不开;一边又高喊“去风险”,搞贸易保护。这种自相矛盾的玩法,最后只会拖累自己。 欧洲对华政策之所以这么混乱,根子还是那个老问题。 首先,它在安全上就没断奶。欧盟78%的国防采购靠进口,其中超过六成来自美国。华盛顿把欧洲的防务牢牢绑在北约的战车上,从冯德莱恩这种精英的家庭背景就能看出,欧洲上层跟美国的利益捆绑有多深。 其次,欧盟内部就不是铁板一块。德国、法国还惦记着在中国的汽车生意,对制裁小心翼翼;波兰这些东欧国家却一个劲地往前冲,主张强硬。 一个连内部都搞不定的联盟,怎么可能有一致对外的独立政策? 面对欧洲的压力,中国显得很淡定。一方面通过WTO和《反外国制裁法》跟你讲规矩,另一方面也留着对话的门,比如最近双方就同意研究替代关税的方案。 说到底,沙伦贝格的那番话,照出的不是中国的责任,而是欧洲自己的影子:一个经济上左右为难,防务上依赖他人,政治上难得的联盟。它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改变中国,而是先找到自己。
奥地利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向俄罗斯输送武器,并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想在国际舞台上坐进
【111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