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边防战士在巡逻途中,发现一个浑身衣衫褴褛、手脚溃烂的人,身上竟背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06 06:21:06

1979年,我军边防战士在巡逻途中,发现一个浑身衣衫褴褛、手脚溃烂的人,身上竟背着枪和三百发子弹。正当众人警惕地以为他是越军特务、准备实施抓捕之际,他却及时亮明了自己的身份——那一刻,所有在场者无不大吃一惊。 1979年春天,中越边境的玉米地突然传来一阵窸窣声,边防战士立即举枪逼近。月光下,只见一个浑身溃烂的血人正拖着身子爬行,军装碎成布条,手脚露出森森白骨,怀里却死死搂着步枪和子弹袋——整整300发子弹叮当作响。 “不许动!”战士的喝令让血人抬起头,用气若游丝的声音吐出“自己人”三个字便昏死过去。送往野战医院的路上,恶臭弥漫整个车厢,医生剪开衣物时倒吸冷气:臀部枪伤化脓生蛆,膝盖手掌磨出窟窿,全身找不到半块完好皮肤。“这得爬了多远?”护士颤抖着记录伤情,“简直不是血肉之躯。” 三天后,伤员苏醒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的枪在哪?”当他从血衣口袋掏出一枚领章时,全场愕然——50军150师448团1营战士肖家喜,这位九天前被列入失踪名单的士兵,竟拖着重伤之躯从敌后爬回祖国。 时间倒回1979年2月,掩护主力突围的激战中,肖家喜右臀突然中弹。剧痛袭来时,他看见越军包抄上来,当即滚进灌木丛。子弹在头顶嗖嗖飞过,他咬牙用鲜血在石头上画出假撤退路线,自己却躲进山洞蜷缩两天。“每次听见脚步声就握紧手榴弹,”多年后他回忆,“宁可自尽也不能当俘虏。” 真正的考验始于突围。野草露水是唯一食粮,伤口溃烂招来蝇虫,夜间寒气刺入骨缝。最艰难时,他靠咬碎衣袖忍痛爬行,每挪一米都留下血痕。“北斗星就是指南针,”肖家喜说,“朝北爬肯定能回家。” 九昼夜历险堪比地狱之旅:曾在开阔地与越军巡逻队擦身而过,对方军靴扬起的尘土落在他脸上;也曾失足滑入急流,拼死抓住枯枝才没被冲走。但无论多危急,他始终把枪带捆在腰间,300发子弹一颗未丢。“武器是军人第二条命,”他后来对采访者说,“丢了枪,就算活着也没脸回国。” 当终于爬进我国境内的玉米地时,他脸颊已凹陷得脱了相,指甲全部脱落,膝盖骨裸露在外。听见中方巡逻队的乡音时,他眼泪混着血水淌进泥土:“值了,这条命没白拼。” 事后军医核算:肖家喜爬行距离超200里,相当于拖着重伤完成10场马拉松。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带回的步枪保养完好,300发子弹仅消耗6发——全是用来误导敌人的假弹道。 王震副总理亲自接见时称他“钢铁战士”,这个称号很快传遍全军。1980年中央军委授予其一等功,表彰词写道:“把武器视作生命,把祖国当作方向,创造了人类生存史上的奇迹。” 康复后的肖家喜选择继续服役,从副连长干到副指导员,又进昆明陆军学院深造。同学回忆他总在半夜加练战术动作,说“战场的课不能补考”。转业到地方后,他婉拒特殊照顾,坚持从基层干事做起:“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已是幸运儿。” 如今在中越边境纪念馆,仍陈列着他那件血衣的复制品,衣领上的红色领章鲜艳如初。有参观者发现,衣服肘部磨损程度竟是膝部的三倍——这意味着爬行途中,他多数时间用双臂支撑全身重量。 “什么是钢铁意志?”一位老兵在留言簿写道,“就是明知会死,还要爬着回来交还武器。中国军人,从来不是靠装备打仗的。” 【消息源自:《解放军报》2004年11月25日刊《“钢铁战士”肖家喜转业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