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县领导到村子里视察,发现一个63岁的老人竟穿着飞行员的裤子,他大惊,疑惑地问道:“老人家,你是不是当过兵?” 这位名叫王延周的老人,接下来说出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黄埔军校16期学员、抗日战争王牌飞行员、中美空军混合联队(飞虎队)成员、开国大典受阅飞行员、抗美援朝二等功臣……每一个名头,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可这些名头的主人,却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只是孙家村一个默默无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 说真的,干咱们这行十来年,听过的传奇故事不少,但王延周的故事,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后劲儿特大。英雄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写?王延周用一辈子给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最震撼的答案。 他的故事,得从他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说起。王延周1920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举人,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可惜生不逢时,科举废了,他家也就断了仕途。但这股子读书人的傲气和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 少年王延周去了青岛当学徒,后来被在国民党29军当连长的堂兄引荐,进了北平的军训团。带他们的将军,叫佟麟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彻底改变了王延周的人生轨迹。他在南苑机场一带,跟着佟麟阁将军死守阵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王延周自己也腿部中弹,差点把命丢了。 他和四个战友趁着大雨,硬是从尸体堆里爬出来,一路逃到了西安。 国仇家恨,让他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就在即将成为一名陆军军官时,街头一张招飞广告,又一次点燃了他。“我要飞上天,去打日本鬼子!”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摁不下去了。 你瞧,人生的关键路口,有时候就是一个瞬间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中国少了一个普通的陆军军官,却多了一个搏击长空的雄鹰。 被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录取后,由于战火,学校迁到了昆明。条件艰苦到什么程度?日军飞机天天来轰炸,他们就在炮火声里学理论。1941年,他被选中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空军基地接受系统训练。那条件,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学成归国,王延周加入了大名鼎鼎的“飞虎队”。从此,他的战场从地面转向了蓝天。 我跟你们说,开飞机打仗,那可不是电影里耍帅。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王延周第一次执行轰炸火车站的任务,返航时飞机引擎突然熄火。在急速坠落的生死关头,他冷静地发现是左油箱没油了,果断切换油箱,硬生生把飞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还没等喘口气,就发现了一架日军运输机。他二话不说,绕到敌机屁股后面,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直接把敌机打成了空中火球。 就这一仗,他被记了一等功。 这只是个开始。他后来执行过无数次任务,其中最惊险的,莫过于飞越“驼峰航线”。那条航线,被称作“死亡航线”,天气极端恶劣,敌机随时拦截。王延周硬是飞了八次,每一次都是在跟死神掰手腕。 在整个抗战期间,他击落了多架日军飞机,其中还包括不可一世的“零式战斗机”和当时日军最先进的“东条战斗机”。 这样的战功,说他是王牌飞行员,一点不夸张。 抗战胜利后,王延周本该前途无量。但他看到的,却是国民党内部的日益腐败,这让他理想的火焰一点点熄灭。有一次,他驾机因天气原因迫降,落下的地方,恰好是共产党的解放区。 这次意外的“邂逅”,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军队,一个真正为人民的队伍。他做出了人生中又一个重大决定——留下来,加入人民的军队。 于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当17架飞机组成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其中一架飞机的驾驶舱里,坐着的就是王延周。那一刻,他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再次披挂上阵,驾驶着米格战机,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在朝鲜上空殊死搏斗,再立新功,荣获二等功。 这样的人,战后回到地方,怎么着也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吧? 可王延周的选择,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他脱下军装,放弃了所有安排,带着妻子回到了山东老家,重新做回了一个农民。 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把所有的勋章都锁在箱底,从不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过去,包括他的子女。村里人只知道,老王家这个汉子,干活利索,人也和善,没什么特别的。谁能想到,这个每天在田间地头弯腰锄地的普通老汉,曾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空中杀神? 夏良柏的那次偶然发现,才让这段尘封的传奇重见天日。面对荣誉和采访,王延周总是那句话:“都过去了,那么多战友都没回来,我能活下来种地,就够了。” 2005年,国家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王延周被请到了中南海,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他颁发了纪念奖章。 2012年,这位92岁的老英雄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交代子女:“一定要低调办事。” 朴素的六个字,是他一生的写照。
1983年,县领导到村子里视察,发现一个63岁的老人竟穿着飞行员的裤子,他大惊,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4 17:20:51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