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副国级,四次直谏毛主席:十大元帅要是没了,主席怎么办

雅可谈过去 2024-06-21 11:50:38

在近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独树一帜的将军,建国前,他在国民党内长期身居要职,却不对共产党放一枪一弹,还曾四次向蒋介石上万言书,建国后,他成为副国级领导人(注:张治中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先后四次直谏毛主席,成为唯一敢对毛泽东与蒋介石均多次直谏的人物。

他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张治中的故事。

1890年10月27日,张治中出生于安徽巢县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张治中的祖父以种地为生,父亲则成为手工业者,即便如此,张治中家里仍然十分贫寒,曾对此跟随父母到处奔波流浪。

张治中曾经在安徽丰乐河镇的一家商铺做学徒,除了照顾商铺之外,张治中还开始阅读书刊与报纸,接触一些新思想,在后来的自传中,张治中将此刻定为其人生漂泊的起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烽火从武昌爆发,张治中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进行响应,随后,张治中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并参加1917年的护法运动,先后在滇军、桂军担任连长、营长与师参谋长等职务。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张治中对这三大政策坚决表示拥护,并与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张治中参加了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帮助蒋介石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可即便如此,张治中仍然没有对共产党拔刀相向,比如说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治中主张和平解决,由此开始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治中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了上海“八一三”抗战,于1940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当时国民党顽固派想方设法地破坏国共合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向蒋介石上了一封万言书,痛陈对中共问题处理的失当,主张维持国共合作大局,以获得抗战的胜利。

还有一次是在1945年11月,蒋介石违背民意,企图发动内战,张治中知道后再次上万言书,主张用政治方式解决中共问题,反对重新发动内战,可是蒋介石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张治中的意见。

此后,张治中又两次向蒋介石上万言书,但每次蒋介石都视若罔闻,根本不听从张治中的意见,最终败退到台湾。

蒋介石去了台湾,张治中却没有,他坚持留在大陆,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以尽快结束战事,因张治中参加过很多次谈判,有人称他为“谈判将军”。

令人没想到的是,留在大陆的张治中又先后四次直谏毛主席。

第一次是在1949年,当时毛主席与各界人士讨论国名,准备使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国名,张治中却觉得不妥,他认为“共和”本身就包含“民主”的意思,不需要重复,不如直接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毛主席同意这个意见,于是新政权的国名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第二次同样是在1949年,当时毛主席正在与各界人士讨论国旗方案,毛主席倾向于使用“五星加一条横杠的那种”,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横杠代表黄河,张治中坚决反对,表示“中间一条杠,把红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

毛主席觉得张治中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提议使用张治中所说的另外一幅,就是现在我们一直使用的“五星红旗”。

第三次是1954年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当时毛主席不准备进行讲话,张治中却认为不妥,说道:

“这次人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您是国家主席,开幕时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

听到张治中的意见后,毛主席还是在会议上讲了话,会议间隙对张治中说:

“你胜利了。本来不准备讲话,只因开幕式我是主持人,不能不说几句话,谁知一拿起笔来越写越多,就成了一篇讲话了。”

第四次是在讨论宪法起草问题时,草案总纲第四条中有“台湾地区除外”的字样,张治中认为台湾问题只是暂时的,台湾早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宪法却是永久的,不轻易改动的,认为应该将“台湾地区除外”的字样删除,毛主席觉得非常有道理,最终就删除了。

此外,十年特殊时期,张治中对国家动乱的局面感到非常担忧,有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说:

“十大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

出于对“文革”的不理解,张治中每天忧心忡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最终在1969年4月6日病逝,享年79岁。

0 阅读:163

雅可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