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拜登最大的不同:拜登是一个顽固的反华政客,而且言行不一,嘴上说一套,背后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28 11:37:43

特朗普与拜登最大的不同:拜登是一个顽固的反华政客,而且言行不一,嘴上说一套,背后另一套,特朗普虽然也反华,但他毕竟是一个商人,讲究利益优先,贸易战科技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妥协, 眼下大家都觉得中美风向变了,你看表面上双方频繁接触,这热度好像是上来了,但稍微扒开那层客套的“外交辞令”,里子里的刀光剑影一点没少。 就在大家以为气氛缓和的时候,美国那边反手就表态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活动,军舰在南海晃荡的频率也没见降下来。 这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坐在白宫里的人,说句实在话,相比那个咋咋呼呼、想什么都在脸上写着的特朗普,如今这种讲究“政治正确”、那一套又一套规则的打法,反而更难缠。 拜登团队所谓的“理性”,也并不意味着友善,这种理性的背后,是一场经过精密计算的、针对中国体制的绞杀。 特朗普当家时,虽然也搞贸易战,天天嚷嚷着“中国抢了工作”,但那是个生意人的算盘,他对具体的账目敏感,算的是成本、收益和回款周期。 你哪怕姿态上给他把面子做足了,只要利益上让点步,他就能见好就收,高通的芯片、苹果的手机组装,在他眼皮子底下照样运转。 数据显示,他折腾了半天,中美贸易额其实也就降了15%左右,这种冲击是皮肉伤,看得见摸得着。 可现在呢?情况完全不同了,现在的策略变成了“小院高墙”式的精准狙击。 如果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那就看看数据:这一任期内,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直接暴跌超过40%。这不叫贸易摩擦,这叫结构性窒息。 那个《芯片与科学法案》,还有拉上日本、荷兰搞的技术封锁线,这是要从根子上切断你往上爬的梯子。 而且这人做事风格也不一样,特朗普是个典型的“独狼”,嫌弃北约花钱多,逼着日韩交保护费,这就导致他虽然凶,但没什么帮手。 中国那时候面临的是“点对点”的压力,哪怕对面块头大,至少容易拆招。 现在这局面变成了群殴,搞个“印太经济框架”,弄个AUKUS安全伙伴关系,这就是把简单的一对一博弈变成了复杂的集团对抗,把我们能腾挪的空间给越挤越小。 当年加征关税这招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再加上疫情折腾,美国通胀高得吓人,供应链也断得七零八落。 他们现在的算盘精着呢:那种低附加值、低技术、没法回流也没法转移到越南的产业,就跟你“精准挂钩”,利用你中国的廉价商品来压他们的通胀;但凡涉及到高科技、有助于你产业升级的领域,那就是寸步不让的“精准脱钩”。 不过,无论他们怎么折腾,有些客观规律是谁也挡不住的,特朗普当年费尽心思想要让制造业回流,结果还是败给了市场经济的引力。 事实摆在那,投资既没有大举回流美国,也没有全跑到东南亚,反而还得指望中国这一环。 前三个季度中国对美进出口不仅没崩,还硬生生涨了24.9%,这总额达到了3.52万亿,甚至比我们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增速还要快。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硬的道理:只要中国自己的大门是开着的,只要市场经济的底色不变,想彻底把这两大经济体拆开,那就是痴人说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布林肯那个“该对抗对抗,该合作合作”的论调,再加上郑永年教授补充的“不可控的对抗即冲突”,都预示着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稍微下调点消费品关税、或者是哪怕换了更有商业逻辑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就觉得能回到蜜月期。 以后的常态,肯定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黑白之间来回拉扯的灰色地带。 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既不会像美苏冷战那样彻底隔绝,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深度交融。 不管是面对谁坐在那张总统办公桌后面,不管是面对“情绪化”的谩骂还是“制度性”的围堵,都要记住一点:美国的所有动作,无论好赖,初衷只有自身利益最大化和弱化对手,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0 阅读:0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