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为何消费不动了? 来源:错错m8r 还记得那个为“双十一”熬夜凑单

烁耀中原 2025-11-28 11:17:52

14亿人,为何消费不动了? 来源:错错m8r 还记得那个为“双十一”熬夜凑单、刷新交易纪录的夜晚吗? 不过短短几年,狂欢的浪潮说退就退,只留下一个冷冷清清的市场。 从“买它”到“算了吧”,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头禅的转变,更是无数家庭资产负债表上一次深刻的修正。 不过三四年光景,风向彻底变了:消费主义变成了消费降级。 一个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怎么说冷就冷了? 01究竟是什么,捂紧了我们的钱袋子? 一、生产过剩:我们陷入了一场“丰盛的困境” 繁荣时期,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线昼夜不停。但需求的天花板,终究会到来。 一个鲜明的对比: ◾ 中国的汽车年产能已超 4000万辆 ◾ 而年销量始终在 2500万辆 左右徘徊 多出来的1500万辆车,去哪里? 这不仅是汽车的困境。从手机到服装,从家电到食品,“供大于求”成为普遍现象。我们不是没有产品,而是缺少愿意且能够买单的人。 二、 内卷时代:努力≠收获 生产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惨烈的价格战。 ◼️ 你卖99,我卖89 ◼️ 你包邮,我送赠品 ◼️ 你开直播,我请顶流 结果呢? 商家的利润薄如刀片,员工的薪资增长陷入停滞,工作时间却在不断延长。 “996是福报”的调侃背后,是无数人用时间换生存的无奈。当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头顶的乌云,谁还敢放开手脚去消费? 三、房贷:透支了三十年的购买力 如果说内卷削减了我们的消费勇气,那么房贷则直接锁死了我们的消费空间。 一个惊人的数字: 居民房贷余额超过38万亿,数以亿计的家庭,将每月收入的 30%-50% 固定上缴。 想象一下: 一个月入1.5万的家庭,还贷、育儿、日常开销后,还能剩下多少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 房贷,就像一台默不作声的“消费收割机”,精准地截流了大部分中产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四、 头部虹吸:少数人拿走了多数人的蛋糕 直播电商的崛起,创造了一个奇特的经济现象: 一个顶级主播 > 一家万人工厂 当几千万人同时涌入一个直播间,在“买它”的呐喊中完成交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财富和购买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中。 小商家、小品牌在流量争夺中精疲力尽,却发现战场早已不平。大者恒大,强者恒强——而支撑广泛就业的,恰恰是那些“卷不动”的中小企业。 02普通人如何在寒冬中守住温暖? 经济学家称这段时间是“垃圾时间”,可能做什么都不会有用,最重要的是等市场自己调节和恢复。 但是经济学家可以等待周期,但我们要面对的是每一个需要真金白银的日子。 三条务实建议,与你共勉: 首先:精简负债,现金为王 ◾ 暂停非必要的超前消费 ◾ 买车买房,“有能力全款,就绝不勉强贷款” ◾ 在不确定的时代,手里的现金,就是你最大的底气 其次:守住财富,谨慎投资 ◾ 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前,不盲目进入陌生领域 ◾ 记住:不亏钱,在当下就是一种赚钱 ◾ 保护好自己的本金,等待真正属于普通人的机会 最后:多元收入,分散风险 ◾ 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份工作 ◾ 发展副业,挖掘技能变现的可能 ◾ 在能赚钱的年纪,多铺几条路,多积攒一些过冬的粮食 写在最后 消费市场的回暖,最终依赖的是普通人收入的提升和对未来的稳定预期。 但在春天到来之前,我们要学会理智地收缩,聪明地坚守。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泳姿,确保自己能游到对岸。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