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肺的“不传之秘”:养肺不用单靠药,三招帮肺强根基中医里常说肺是“华盖”,就

飞翔说健康 2025-11-28 08:57:56

中医治肺的“不传之秘”:养肺不用单靠药,三招帮肺强根基中医里常说肺是“华盖”,就像帝王头顶的伞,高高护着下面的脏腑;可它又特别娇贵,风一吹、寒一侵就容易闹毛病,咳嗽、痰多、喘不上气全来了。很多人治肺只盯着肺本身用药,却不知道中医有三招“生金”妙法,从根上把肺养结实,这才是治肺的不传之秘。先说说肺的“脾气”。肺五行属金,气机要像钟摆一样沉稳下行,这叫“肃降”;同时还要把清气往上往外送,把浊气排出去,这叫“宣发”。一宣一降配合好,呼吸才顺畅,水液代谢也正常。可肺太娇弱,风邪、痰湿一捣乱,气机就乱了,不光肺不舒服,连大肠都会受影响,出现腹泻、便秘的问题,这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道理。治肺的药有很多,人参补肺气、麦冬润肺阴、麻黄散表邪,但中医更讲究“组合拳”,不是头痛医头。这就引出了那三招“生金”法——培土生金、养阴生金、补气生金,每一招都对应不同的肺虚问题,比单用止咳药管用多了。第一招:培土生金——给肺找个“营养基地”五行里“土生金”,脾就是肺的“妈妈”,脾胃功能好,吃进去的食物才能变成气血津液,源源不断输给肺。很多人总咳嗽、痰多,吃了不少止咳药没效果,一看舌苔白腻、胃口不好,这就是脾虚养不了肺。这时该用“培土生金”法,代表方就是参苓白术散。方里的党参、白术、茯苓都是健脾的好手,把脾胃这个“营养基地”建好,湿气排出去,气血生得多了,肺自然就结实了,咳嗽痰多的问题也会慢慢好转。这就像给树施肥,根壮了,枝叶自然茂盛。第二招:养阴生金——给肺浇“清凉甘露”肺喜润恶燥,长期咳嗽、熬夜、环境干燥,都容易耗伤肺阴,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手心发热的症状,舌头红、舌苔少,这就是肺阴亏了。这时不能用温燥的药,得用“养阴生金”法,给肺补阴润燥。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麦门冬汤就是代表方,麦冬用量最大,专门滋阴清肺,像给干渴的肺浇上甘露;配上人参生津益气,半夏降逆化痰,甘草补胃气,既能润肺又不伤脾胃,让肺阴慢慢补回来,虚火降下去,干咳、咽痛的问题就解决了。第三招:补气生金——给肺装“动力引擎”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扰:稍微动一动就喘得厉害,爬两层楼要歇三次,说话声音细弱,一到换季就躲不过感冒,这都是肺气虚的信号。肺主气司呼吸,就像身体的“换气扇”,气虚了“扇叶”转不动,宣发卫气、输送清气的动力就不足,外邪也容易趁虚而入。这时该用“补气生金”法,给肺添动力,代表方是《医学正传》里的六君子汤。方中人参、白术是“核心动力源”,既能直接补上亏虚的肺气,又能养好脾胃;配上茯苓化痰湿,把肺里的“垃圾”清出去,陈皮理气顺气,避免补药滞在体内。这样一来,肺气足了,脾胃健了,“换气扇”转得有力,体表的卫气屏障也牢固了,气短、易感冒的问题自然会改善。但一定要记住,肺是“娇脏”,经不起瞎调理。比如麦门冬汤偏滋腻,脾胃虚寒、一吃凉的就拉肚子的人不能用;六君子汤里有温性成分,体内有实火、口苦咽痛的人得慎用。如果你总被肺的问题缠上,不知道自己是脾虚、阴虚还是气虚,别乱买成药吃。最好找专业中医师,结合你的舌象、脉象和症状辨证,才能开出适合你的方子,既养好肺,又不伤身体,让这把“华盖”稳稳护着全身脏腑。 淄博·广成中医

0 阅读:3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