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子发现丈夫背叛了她,她就说了一句话:“你给我解释一下。”结果丈夫二话不说,扯着女子的头发,就将她的头撞墙,女儿出来,制止了父亲,然后转头向母亲扑通跪下,恳求母亲:“妈妈,你不要离婚,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就这一跪,女子承受了10年的家暴,有伤情的照片就拍了132张,肋骨断裂了3根,颅脑受伤了3次。 11月25日国际反家暴日当天,重庆永川的街头挂起了“拒绝家暴,守护家园”的宣传横幅,而当地居民李阿姨手机里的132张照片,却撕开了“家庭圆满”的温情面纱。 照片里,淤青的手臂、缝针的额头、拍着肋骨骨折的CT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她十年间的血泪。 而这一切的忍耐,都源于女儿当年那句带着哭腔的哀求,妈,别离婚,我需要完整的家。 在社区法律援助点,李阿姨攥着手机的手指关节泛白,点开照片时特意调暗了屏幕。 这张是前年被他按头撞墙后拍的,头晕了三天,去医院查是颅脑损伤,她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声音里带着难以察觉的颤抖。 很难想象,这个如今敢站出来维权的阿姨,曾是银行的正式职员,母亲是狱警,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原生家庭的优渥让她婚前从未受过半点委屈。 改变始于2015年的夏天,怀孕六个月的李阿姨孕吐反应严重,想让丈夫留在身边照顾,多说了几句就被对方狠狠扇了两个耳光。 当时耳朵里嗡嗡响,不敢相信他会动手,李阿姨说,丈夫事后跪下来道歉,说自己是压力太大,她看着肚子里的孩子,选择了原谅。 可她没料到,这一忍就成了十年噩梦的开端, 家暴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从巴掌到拳头,从推搡到按头撞墙。 2018年的一次争执彻底击碎了她的幻想,她发现丈夫手机里的出轨聊天记录,刚开口询问就被对方拽着头发往墙上撞。 李阿姨表示以为自己要没命了,直到女儿冲出来抱住他的腿,当时女儿才12岁,哭着跪在地上。 母女俩在冰冷的地板上抱头痛哭,女儿的那句“我不能没有完整的家”,像一把锁把她困在了这段暴力婚姻里。 这十年间,李阿姨悄悄存下了132张伤情照和17份病历,最严重的一次三根肋骨断裂,她谎称是自己摔倒的。 原本精致的生活也一落千丈,如今住的老房子是水泥地,夏天全靠一台旧风扇降温,吃饭用的是临时支起的折叠桌。 怕别人笑话,也怕女儿在学校抬不起头,她的话道出了很多家暴受害者的心声。 全国妇联202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24.7%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女性受害者占70.6%,但不足10%的受害者选择报警。 更值得警惕的是,最高法的典型案例早已证实,长期目睹家暴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创伤,甚至可能形成暴力代际传递。 李阿姨的女儿长大后才明白,当年的“善意”反而成了母亲的枷锁,如今她全力支持母亲维权,母女俩一起整理了伤情照、病历等证据提交给相关部门。 很多受害者和李阿姨一样,被“完整家庭”的执念捆绑,把母爱变成了自我伤害的借口。 可真正的家庭完整,从来不是表面的凑活,而是成员间的忠诚与安全。 就像法律援助律师所说,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人身安全保护令、报警记录、医疗凭证,都是受害者的武器。 如今李阿姨的维权案件正在推进中,她手机里的132张照片,不再是屈辱的证明,而是反抗的勇气。 国际反家暴日的意义,从来不是只在这一天喊口号,而是要让每个受害者明白,忍耐换不来尊重,沉默只会助长暴力。 那些藏在照片里的伤痕,那些因“母爱”而咽下的委屈,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家庭圆满,从来不是用伤害换回来的表面完整。 当母爱成为借口,伤害只会代代相传;唯有勇敢说不,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守护好一个家。 别让“我为你好”的牺牲,变成“害了你”的遗憾,这才是反家暴日留给我们最该深思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