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四年级女儿从磨砺教育基地回来,一身迷彩服还沾着草屑,晒得黝黑的小脸上带着未褪的疲惫,却眼睛亮晶晶地扑到我怀里,一句话让我瞬间破防,热泪直接涌了上来。她仰着小脸,小手紧紧攥着我的衣角,认真得不像玩笑:“妈,我今天听教官讲了抗战故事,如果中日以后开战了,我就去当娃娃兵,保护你,保护咱们国家!”这周,学校组织4-6年级学生参加封闭磨砺教育,一周的军训生活,没想到竟在孩子心里埋下了这样一颗滚烫的种子。 去基地前,她还缠着我抱怨“军训肯定又累又无聊”,临走时塞给她的防晒霜忘了涂,带去的备用袜子也没换干净。可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自己站军姿能坚持20分钟不晃,说学唱国歌时全班同学都扯着嗓子喊,说教官讲起当年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时,好多同学都偷偷抹眼泪。她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爱国”二字,背面画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说是军训时偷偷画的,要送给我。 我摩挲着她磨得有点起毛的袖口,想起她出发前还因为怕虫子哭鼻子,现在却说出“当娃娃兵”这样的话,心里又暖又酸。这哪里是一句简单的童言,分明是军训里的每一次队列训练、每一堂国防教育课、每一次集体唱国歌,在她心里刻下的对“守护”的朴素理解。教官没讲复杂的地缘政治,只说“国家是我们的家,守护家就要有勇气”;老师没说深奥的历史,只讲“当年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这些直白又真挚的教育,像春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让爱国情怀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孩子的世界向来纯粹,她不懂战争的残酷,不知道“娃娃兵”背后沉甸甸的牺牲,她只知道“国家”是和“妈妈”“家”一样重要的词,只知道谁要欺负自己的家,就该站出来反抗。这份不含杂质的爱国心,比任何华丽的言辞都更有力量。记得她在基地里,因为想给班级争荣誉,练齐步走时反复纠正姿势,脚踝磨红了也不喊疼;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她跟着音乐节拍晃动小脑袋,眼神里满是自豪。这些细碎的瞬间,都在悄悄塑造着她的品格,让她从一个娇气的小姑娘,慢慢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现在的孩子成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可磨砺教育就像一座桥梁,让他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理解“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守护。女儿说,军训时看到基地里的烈士浮雕,教官一个个给他们讲英雄的故事,她才知道“原来以前的人这么勇敢,为了保护大家可以不怕牺牲”。或许正是这些英雄事迹,让她萌生了“当娃娃兵”的想法——不是冲动,而是对英雄的崇敬,对家国的热爱,最直白的表达。 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我擦干眼泪,轻轻抱了抱她:“宝贝,你有这份心,妈妈特别骄傲。但现在的你,好好学习、健康长大,就是在为国家出力呀。”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依然坚持:“等我长大了,要是国家需要,我还是会去保护她!”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爱国情怀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起来的。这一周的磨砺教育,不仅磨砺了孩子的意志,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这份宝贵的品质,终将伴随他们一生。 这样纯粹又滚烫的爱国心,在孩子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既感动又欣慰。或许这就是磨砺教育的意义所在,让孩子们在吃苦中成长,在感悟中传承。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经历战争的孩子 军训成长日记 芳菲军训 女儿初中军训 4岁夏令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