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层层把关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层层把关。 什么都有这层层把关,过去招个人要层层把关,提拔干部更是要层层把关,一些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如分房、加薪,评奖和选先进,这层层把关就更显得重要。 后来在民营企业,这些都弱化了。 但是在体制内的单位,这层层把关可是越来越严。 至于这关把得如何,说好听点,叫天晓得,说不好听点,那是全本热昏当账。 这不,江苏科技大学这回被骗惨了,简直可以说是塌天大祸:高中生成头牌教授,还想参评院士。 江苏科技大学的祸闯大了,严肃地说,这不是祸,是灾,是人灾,是一场玩弄公权的重大责任事件,因为这,让公众把这层层把关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郭伟,一个高中毕业,大学都没有考上,竟自称材料领域的大咖,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领军人物,在江苏科技大学吃香喝辣,当上了该校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闹出了高中生给博士生上课的大乌龙。 这课一上就是两年。高中生把江苏科技大学给骗得团团转,年薪上百万,安家费数百万,科研经费达到千万级别。 诚然,若这郭伟真有本事,那就不要管他是高中生还是小学生,因为文凭只是敲门砖,进了门坐哪才是本领。 比尔·盖茨不是一个辍学者吗?他把英特尔做到了全世界;华罗庚不也是没有大学学历,照样不影响他的数学成就;更厉害的是高玉宝,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创作了《半夜鸡叫》,还被入选了小学课本,出了木偶电影,尽管后来得知是由第三人捉笔,高也承认纯属杜撰,也就是瞎说,但这也使高出了名。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难道像郭伟这样的滥竽还想充数,他是怎样在高等学府混的? 这首先要问问学校是怎么招聘他进来的?审核链条哪一环出了问题?这层层把关是怎么过关的? 现在,郭伟已被带走调查,涉及问题较多。 学术这东西是很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工科方面,没有专业基础,靠蒙混,定会漏洞百出。那他是怎么能骗过那么多的层层? 更为离奇的是国内知名媒体还报道过他。今年5月,有媒体以“江苏科技大学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为标题,报道了郭伟团队研发的“超低温高强韧钛合金”,声称该技术为中国深渊级科考装备打造“钢筋铁骨”,标志着中国深海耐压材料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业。 出事之前,他是江苏科技大学的首席科学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333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中青年科学家。简介中还说,他指导的博士生,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生”。 他的简历编得相当“豪华”,自称1994年某省的高考状元(高考成绩685分),西安交大本科、硕士研究生,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并且,他自称是三一集团欧洲总工程师。 在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方面,他宣称构建梯度纳米结构深度理论模型、开发超低温服侍特种合金,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这相当了得),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获国际专利68项,累计科研经费高达3000万美元。 其实,他的简历有很多破绽,比如,他自称单篇论文被引用1300多次,这么重大影响力的论文,学校怎么不核实?他自称发明的计算模型被国际同行称为“郭氏模型”,也没有人去证实。三一集团欧洲总工程师,查一查就知道真伪,但就是没有去做。还有,90年代685分高考省状元,进清华北大的王牌专业很轻松了,也没有去质疑和核实。这也表明,学校的责任巨大。 我们的层层把关是严密的,现在这层层出了问题,是否应有反思? 有了层层,就有那么多层的人,这些都有用吗?没用的层层不如不要,报市成果,只留省这一层,报省成果,只要国家级去审,报国家级的只需一个专业团队就行,裁掉那些不负责任的层,也许所有的事都会好起来。 闲人太多,不能成事,只有坏事。 20251121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