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身材矮小的木匠加入了苏联红军,任火头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

盘盘鸭 2025-11-20 19:46:32

1941年,一个身材矮小的木匠加入了苏联红军,任火头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身材矮小的火头兵,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苏军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1973 年西伯利亚小镇的木屋,谢苗躺在床上,手抚过旧猎枪的枪托,上面有个浅弹痕。   这是他十岁打野兔时留下的,如今枪在人老,他知道自己要走了。   儿子递来那只刻满痕的烟斗,他放在掌心,想起瓦尔代高地上的日子。   1910 年,谢苗出生在鄂温克部落,父亲是部落里最好的猎人。   刚会走路,他就被父亲抱在怀里看打猎,三岁时就能摸准猎枪的扳机。   十岁那年冬天,他在雪地里蹲了三小时,一枪打中奔跑的野兔,父亲笑了。   从那以后,部落里的人都叫他 “鹰之眼”,说他能看穿树林里的每片落叶。   成年后,谢苗娶了部落里的姑娘,搬到镇上生活,学了木匠活。   他盖的木屋又结实又暖和,镇上人都找他,他总说:“跟搭猎棚一个道理。”   闲时他还去打猎,每次都把最肥的肉分给邻居,自己留些做熏肉。   41 岁那年,他正给邻居盖房,听见广播里说德军打进苏联,斧头掉在地上。   “我得去当兵。” 谢苗跟妻子说,妻子哭着给他收拾行李。   参军后,他因年纪大被分到卫生排,每天背着药箱跑前线,救了不少人。   战友都觉得他老实沉默,没人知道他能在百米外打穿树干上的虫子。   1942 年春天,一场战斗中,他正扶着伤员撤退,看见德军狙击手瞄准战友。   谢苗立刻趴在地上,抄起伤员掉落的步枪,瞄准镜都没调就开枪。   德军狙击手应声倒下,战友们都看呆了,排长拍着他的肩:“你该去狙击连!”   调到狙击连那天,他把自己的旧猎枪拆开,研究零件,说:“枪都一个脾气。”   第一次执行狙击任务,他在草丛里趴了两天,等德军军官出现,一枪命中。   从那以后,谢苗成了德军的心病。他总穿跟草一个颜色的衣服,一动不动。   有次为了等一个德军通讯兵,他在雨里趴了三天,浑身冻得发紫也没动。   每次杀了敌人,他就用匕首在烟斗上刻一道痕,说:“记着,别让他们再来。”   德军悬赏十万马克要他的命,派了两个狙击手来杀他,却被他反杀。   1942 年秋天,德军突袭野战医院,谢苗带着几个新狙击手在屋顶设伏。   他教新兵:“别着急开枪,等敌人露出肩膀再打。” 自己专打德军军官。   子弹打完了,他就用木匠工具做陷阱,把钉子钉在木板上,德军踩上去惨叫。   大部队赶来时,他的手臂被弹片划伤,却笑着说:“没事,比打猎时被熊抓轻。”   战争期间,谢苗杀了 367 个德军,还培养了一百多个狙击手。   上级给了他列宁勋章,记者围着他拍照,他却躲着说:“功劳是大家的。”   他总跟新兵说:“狙击不是杀人,是保护家里人,就像保护部落一样。”1945 年战争结束,他拒绝了城市的工作,说:“我想回家盖房子。”   回到小镇,谢苗又拿起斧头当木匠,盖的房子比以前更多了。   孩子们总围着他,听他讲战场的故事,他就拿出烟斗,说:“这些痕是教训。”他还教孩子们打猎,说:“枪是用来保护自己,不是欺负别人。”   晚年的他,每天都要擦一遍旧猎枪和烟斗,放在枕头边。   1973 年冬天,谢苗走了,临终前他对儿子说:“把猎枪和烟斗捐了吧。”   如今,他的旧猎枪和烟斗陈列在莫斯科的军事博物馆里,旁边有他的照片。   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听讲解员说他的故事,说他是 “猎人英雄”。   他盖的木屋还在小镇上,有人住进去,说:“住着暖和,像有人在守护。”   谢苗的故事,成了小镇的传说,孩子们都知道,有个 “鹰之眼” 爷爷,保护了大家。     参考来源: 《世界战史》 20220125 苏联英雄狙击手——谢苗·诺莫科诺夫 央视网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祥友

祥友

4
2025-11-20 20:08

《兵临城下》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