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好心提醒,近期不要去日本旅游,结果想到有一大波人急眼了,说自己就要去。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真没把官方提醒里的“风险”当回事,还活在过去对日本旅游的老印象里。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那些念叨着“日本干净安全、服务贴心”的人,怕是压根没看外交部提醒的字字千钧,现在的日本旅游环境,早被治安恶化和政治挑衅搅得变了味,可偏有人把好心当成耳旁风,这不仅是任性,更是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 早年间中国游客去日本,确实能感受到街道整洁、商家客气,免税店的中文导购、地铁站的中文指引,都是冲着中国消费力量身定做的配套。 可那是建立在中日关系相对平稳、日本社会治安尚可的基础上,现在的情况早翻了天。 驻日使馆的提醒里写得很清楚:“今年以来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多起遇袭事件迄未侦破”。 日本警视厅10月的报告显示,1-10月在日外国人遭遇暴力犯罪1243起,其中38%的受害者是中国公民,光截至7月底,恶性案件就达27起,且大半没破。 就在11月上旬,两名中国男性在东京千代田区走路时,突然被4名蒙面人用铁管伏击,头背都被打得重伤,凶手打完就跑,至今没抓到人。 6月京都有游客被持刀砍伤,7月大阪的中国留学生遭人勒颈抢劫,这些案子不是已经不是个例,而且作案者专挑中国游客下手,还专找监控盲区动手,日本警方的破案率低得离谱,这哪还有“安全”的影子? 更让人揪心的是,日本的安全风险还在跟着政治氛围往上涨。 高市早苗上台后把“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挂在嘴边,11月还在国会叫嚣要动“集体自卫权”,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言论,早把中日民间的友好氛围搅得稀碎。 这种政治操弄正在催生日本社会的排外情绪,极右团体的集会、社交媒体上的歧视言论越来越多,高市本人还鼓吹“日本人优先”,把犯罪率上升归咎于外国人。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在日华人已经反映,最近银行开户难了、公司审查严了,连普通游客都可能成为极端分子的泄愤目标。 官方提醒里特意点出“日本领导人言论严重恶化交流氛围,给中国公民安全带来重大风险”,就是怕这种政治敌意,转化为针对游客的实际伤害,可那些急着要去的人,仿佛觉得自己能免疫这些风险,简直是太天真了。 至于那“服务好、性价比高”的老印象,现在也早打了折扣。 日本经济新闻透露,高市内阁正琢磨着上调外国游客签证费,还在讨论取消退税政策,部分景点已经开始搞“双重定价”,外国人要比本地人花更多钱。 加上日本国内通胀居高不下,食宿、交通成本蹭蹭涨,以前花一万能玩一周,现在可能得多掏三成,性价比早不如东南亚或国内长线游。 更讽刺的是,日本旅游业明明靠中国游客撑着,却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给不了,商家一边盼着中国游客送钱,一边对治安恶化视而不见,这种“只认钱不管命”的环境,还有什么值得追捧的。 那些急着要去的人,总说“自己注意点就行”,可风险从来不是“注意”就能躲掉的。 你能保证自己不走到监控盲区,能确保遇到持械袭击时能全身而退,能预判极端分子会不会因为政治情绪找你麻烦吗? 11月15日国航、南航、东航都开始给赴日旅客免费退改签了,这是多少人主动取消行程的现实,航空公司比个人更清楚风险的分量。 官方发布提醒前,驻日使馆早就找日本外务省交涉过治安问题,可根本没好转,这说明不是中方小题大做,是日方压根没把中国公民的安全当回事。 那些抱着老印象不放的人,就是把“过去的体验”当成了“现在的保障”,把官方的风险提示当成了“无关紧要的建议”。 旅游是为了放松开心,不是去赌自己的安全,真要是出了意外,哭都找不到地方。 那些急着喊“就要去”的人,该醒醒了,过期的印象不能当护身符,官方的提醒才是真保护,别等风险落到自己头上,才明白“听劝”有多重要。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