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入长期

经略简料 2025-11-20 15:20:36

日本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入长期对抗,日本得提早把后勤补给这一块准备扎实。 在剑拔弩张的地缘博弈中,日本自卫队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的近期表态堪称平地惊雷。他直言,若日中爆发类似俄乌冲突的长期对峙,日本必须补强 “后勤补给” 短板,避免陷入被动。 作为执掌三军协同作战的高级将领,他不谈高科技突袭,反而聚焦 “柴米油盐” 与运输线,这一反常信号的背后,是日本对自身战争潜力的深刻焦虑 —— 在体系对抗的时代,日本的战略软肋致命且几乎无解。 看透这份焦虑,首先要正视日本的地理与资源困境。作为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日本维系社会运转的关键物资高度依赖进口:粮食自给率仅 38%,小麦、玉米等主粮进口依赖度达 95%;石油基本全靠外购,天然气九成以上依赖海运。 这些命脉物资的输送,完全依赖海运通道,而台湾海峡正是其中的 “主动脉”—— 日本 85% 的进口原油和大批贸易货轮会优先选择这条航道,相比绕道可节省 1200 海里路程、缩短七八天时间,运费降低三成。 这种依赖的脆弱性,在日本的备战动作中暴露无遗。日本计划 2025 年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并将海上运输队从现有 2 艘船、100 余人扩充至 10 艘。 表面看是 “强军”,实则是 “救急”:一旦摩擦发生,对方海空力量只需封锁或干扰台湾海峡,日本扩充后的运输船队仍难以支撑;若选择绕远路,高昂的滞留费和燃油消耗会让企业不堪重负,精密电子元件或许能等,但关乎民生与工业的物资根本耗不起。 南云口中 “扎实的后勤补给准备”,看似只需囤货建仓,实则违背现代工业逻辑。现代战争拼的是工业体系韧性,而日本工业虽发达,却容错率极低。 以支柱产业汽车业为例,丰田等巨头每天消耗 1.2 万吨铁矿石、3000 吨稀土,这些原材料全部依赖澳大利亚、巴西等地海运。 当前工业通行的 “零库存” 模式意味着毫无缓冲,运输线中断后,工厂原料库存撑不过 3 天,占日本 GDP 大头的汽车产业停摆,将直接让日本经济 “去半条命”。 能源领域更不容乐观,炼油厂成品油库存通常仅能维持 15 天,若海运中断超半个月,不仅战车飞机无法动弹,普通民众的电力、取暖供应,甚至救护车通行都会受影响,整个社会秩序将迅速崩塌。 南云强调后勤,本质是承认日本现有储备经不起长期消耗,所谓 “提早准备” 不过是给高层和民众打预防针。 更值得玩味的是,南云以 “俄乌冲突” 为参照系,堪称战略自我催眠。乌克兰能与俄罗斯长期对峙,核心是背靠欧洲大陆,拥有漫长陆地边境线,北约的武器、弹药、资金可通过铁路公路持续输送。 而日本四面环海,是名副其实的孤岛,若中日在离岛或海上发生冲突,所有外部援助都需跨越重洋,无任何陆路通道可依赖。 即便有美国盟友,当前美军弹药产能吃紧,能否顾及日本存疑,且物资跨洋运输本身就是 “地狱难度” 任务。 更致命的是,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未实现完全自主,核心零部件、导弹及维修技术多依赖美国,短促遭遇战尚可应对,长期消耗战中这种 “靠输血续命” 的模式必将原形毕露。 反观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从钢铁冶炼到尖端制造的内循环能力,构成了强大的 “造血系统”。东风导弹、航母集群等装备背后,是能持续生产补充的庞大工业机器,这种体系差距,绝非日本增加几艘运输船就能抹平。 军事逻辑之外,日本的 “备战” 还面临严峻经济压力。当前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国内物价飞涨,日本政府却连续十三年增加防卫预算,无异于从民生和产业转型资金中 “抢食”,既透支国家信用,又不得民心。 冲绳等地民众常年抗议驻日美军,对战争的恐惧远超 “大国博弈” 的虚幻快感。若推行 “全民备战”,粮食涨价、物资短缺等问题可能先引爆内部矛盾。 更讽刺的是,中日贸易额高达数千亿,产业链深度绑定,一旦撕破脸对抗,日本企业不仅无法出口,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这种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的做法显然得不偿失。 南云宪一郎的表态,是日本军界无奈的 “实话实说”:越是强调准备,越证明当下准备不足、未来也难以准备充分。 将资源依赖进口、缺乏战略纵深的岛国推向 “长期消耗战”,本身就是战略死胡同。对日本而言,真正的安全感,既不能靠囤积罐头、增加油轮获得,也无法依赖远在天边且日益算计的美国盟友。 与其在无解的后勤短板上死磕,不如认清现实,回归外交对话与互利合作的轨道 —— 毕竟,没人愿意让自家的海上生命线,变成无法跨越的 “断头路”。 信源:日本“统合作战司令部”确认首任司令官,南云宪一郎将于24日就职2025-03-12 06:37·环球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