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是把事情“闹大”了!原来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狠招是在

探修説 2025-11-20 11:32:18

中国这是把事情 “闹大” 了!原来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狠招是在美元市场上建立比美国更可信的资产定价体系,在美元的地盘上给美元重新定价! 香港那 40 亿美元债,表面看是中国政府在国际市场融资,实则是在测试水温、展示实力。 这债券一经发行,认购倍数直接飙到好几倍,全球各路资本都抢着买,不管是欧洲的养老基金,还是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愿意把钱投过来。 为啥?因为中国的主权信用摆在这里,这些年不管国际经济怎么波动,中国的债务履约记录从来都是零违约,比那些动不动就债务上限危机、甚至赖账的西方国家靠谱多了。 这 40 亿美元债,就像是给全球资本递了一张 “信任状”,告诉大家:跟着中国投资,安全有保障,收益有预期。 而真正的杀招,是借着这波信任,在美元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建立咱们自己的资产定价逻辑。 过去这么多年,全球资产定价权一直被美国攥着,美元利率、美债收益率说了算,美国想印钱就印钱,想加息就加息,全球都得跟着买单。 美国一加息,新兴市场国家就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危机;美国一放水,就把通胀压力转嫁到全世界,好多国家苦不堪言。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要打破这种 “美元说了算” 的格局。 咱们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是实打实的经济基本面。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经济韧性足、增长稳,这是资产定价最核心的支撑。 对比美国,这些年通胀高企、债务缠身,2024 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都突破 35 万亿美元了,债务占 GDP 比重超过 130%,还总搞债务上限博弈,信用风险越来越高。 而中国的政府债务水平合理,财政状况稳健,这样的经济体发行的资产,自然更值得信赖。 其次是咱们的金融开放和市场吸引力。这些年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越开越宽,让全球资本能更方便地投资中国资产。 而且中国的资产有独特的吸引力,比如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比美国国债还高,风险却更低,相当于 “高收益低风险” 的优质标的。 之前就有数据显示,外资持有中国国债的规模连续多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全球基金把中国资产当成 “避风港”,这就是对中国资产定价逻辑的认可。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推动 “去美元依赖” 的同时,并没有搞 “另起炉灶”,而是在美元体系内建立更优的定价标准。 简单说,就是在美元的地盘上,用更靠谱的信用、更稳健的收益,让全球资本意识到,资产定价不该只看美元的脸色,中国资产的价值更值得参考。 比如咱们的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已经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占据一席之地,现在又把这种逻辑延伸到主权债、企业债等更多领域,让越来越多的资产开始用 “中国标准” 来定价。 这波操作有多狠?相当于在美元霸权的根基上挖了一块砖。美元霸权的核心,就是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和对美国资产的依赖。 现在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还有比美国更可信的信用主体,还有比美国资产更优质的投资选择,一旦全球资本形成 “买中国资产更靠谱” 的共识,美元的定价权自然会被削弱。 到时候,美国再想通过印钱、加息收割全球,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资本会用脚投票,流向更安全、更有价值的地方。 而且这事儿不是中国单方面硬推,而是全球资本的共同选择。 这些年美国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动辄对其他国家实施金融制裁,让很多国家和资本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体系风险太大。 而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尊重市场规则,保障外资合法权益,这种开放、包容、稳健的姿态,正好迎合了全球资本对 “安全资产” 的需求。 中国建立更可信的资产定价体系,其实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帮全球资本找到了一个更靠谱的选择。 可能有人会说,美元霸权这么多年,哪能这么容易被撼动?确实,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但中国正在一步步扎实推进。 从香港 40 亿美元债的 “烟雾弹”,到各类资产的持续吸引力,再到金融市场的稳步开放,咱们正在用实力一点点瓦解美元的定价霸权。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等美国反应过来的时候,全球资本的流向已经变了,资产定价的逻辑已经改了,美元霸权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