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上竹村的 45 岁妇女阿莲,她这个人算不算风流成性?因为她长期和一个在食品站的工作人员有一腿,她是有老公的。她这个家庭是典型的女强男弱,女人做主,男人从属的家。 阿莲的老公叫老实,人如其名,生得单薄,说话细声细气,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家里的地是阿莲说了算,钱是阿莲管着,就连老实穿什么衣服,都是阿莲挑好的。阿莲不一样,嗓门大,手脚麻利,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她是头一个,谁家有矛盾找她调解,她三言两语就能说和,加上跟食品站的老周走得近,谁家想割点好肉、买点紧俏的糖油,都得求着她,阿莲在村里的脸面比村支书还足。 那个食品站的老周啊,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四十来岁,微胖,脸上总是挂着点笑,看着就像个和气的人。他隔三差五就会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叮铃哐当”地路过上竹村。每次来,也不进村里,就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停着,有时抽根烟,有时就那么干等着。 村里的人都精着呢,一看老周那车停在槐树下,就知道十有八九是来找阿莲的。这时候,要是阿莲在家,保准没过多久,就能看见她风风火火地从家里出来,跟老周站在树底下嘀咕几句。那嘀咕的声音不大,但阿莲脸上的表情,跟她平时在村里指挥这个、安排那个的时候可不一样,带着点说不清楚道不明的柔和。 老实呢?他难道不知道吗?估计是知道的吧。村里又不是没有闲言碎语,那些婆娘聚在井台边洗衣裳,嘴巴就没停过。有时候说得难听了,被路过的老实听见,他也只是低着头,脚步更快地走开,假装没听见。有一次,我亲眼看见,老周的自行车停在槐树下,阿莲刚走过去,老实就从自家院子里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个锄头,像是要去地里干活。他抬头看了一眼槐树下的两个人,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默默地绕开走了。那背影,看着真是让人心酸。 阿莲对老周,也确实上心。有一回,老周感冒了,阿莲知道了,连夜蒸了几个红糖馒头,天不亮就搭着去镇上赶集的拖拉机给送过去了。回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点得意,跟我们说:“老周那家伙,就是不小心着凉了,吃了我蒸的馒头,发发汗就好了。”那语气,好像老周是她什么重要的人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阿莲虽然在这事儿上不地道,但对村里人的忙,倒是真肯帮。谁家孩子要上学,差了点学费,找她,她要是手头宽裕,总会借点;谁家老人病了,需要去镇上医院,她也会帮忙联系拖拉机。所以,村里人对她,也是又敬又怕,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敬她能干,怕她厉害,又觉得她跟老周那事儿,确实不光彩。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特别大。老周好几天没来了。阿莲那几天脾气就不太好,在家里老是骂老实,不是嫌他劈的柴不够干,就是嫌他烧的炕不够热。老实就跟个闷葫芦似的,任她骂,一声不吭。后来雪停了,老周才出现,说是路不好走,被困在镇上了。阿莲看见他,那脸上的乌云一下子就散了,赶紧拉着老周进屋,还把老实赶到偏房去睡,自己在正房里给老周做了热乎乎的面条。那天晚上,老实就在偏房的冷炕上坐了一夜,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阿莲依旧是那个风风火火的阿莲,在村里说一不二;老实依旧是那个老实巴交的老实,默默承受着一切;老周呢,还是隔三差五地来,停在那棵老槐树下。上竹村的人,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只是偶尔在茶余饭后,还会念叨几句阿莲和老周的事儿,然后叹口气,各忙各的去了。毕竟,在那个年代,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自家的事儿都操心不过来,别人家的闲事儿,说说也就罢了。
七十年代初,上竹村的45岁妇女阿莲,她这个人算不算风流成性?因为她长期和一个
活泼暖阳
2025-11-20 09:55:19
0
阅读: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