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路人从桥洞下过,墙上几句诗,署名写着三合大神,字迹收拾得很整齐,内容是人这一辈子走来走去的感触、日子忽冷忽热的那点味道,拍了张照发到网上,帖子刚挂起来评论就起了浪,河南接了一句,江苏又跟上,黑龙江、贵州也不慢,像操场上接力跑一样一句挨一句传过去。 有人说生活吃紧,有人说四处漂着心里空空,青春往回找也抓不住,梦走散在人群里,评论区一条条都是诗,贴出来的句子有画面感,像夜班回去在路灯下抬头喘口气那种光,隔着屏幕能看到手上的灰和袖口的皱。 桥洞下面那几行字,本来就是随手写的样子,谁站在那儿也没拿它当事,结果这回变成大家一起写,发一条顶一条,热度跟着往上冒。 有人在评论里留话,说这才是他们愿意看见的诗,像路边的树自己长出来,没别的心思,就把经历放到纸上。 三合大神是谁,没个准信,可能路上打工的人,躲雨的时候拿笔点了几下,心里有句话往外冒,写完就走,不想有人专门来看,也不等谁回话。 网友看见了就接,河南先续一联,江苏不让,黑龙江和贵州也挤过来,没人发起活动,也没有规则,手机在手上,脑子里有段子有故事,就顺着这条线往下挂,像把背包里的东西一件件倒出来。 有人写半生奔波两鬓霜,回头一看尽荒凉,也有人贴青春喂了这座城,城却不认识我的名,读到这两句,脑子里会浮起工棚的铁皮光,地铁里那种暖风吹在脸上,白天黑夜轮着来。 民间有手艺的人一直在,缺的只是光照过来那一下,让人看到名字和字。 工地抬砖的,厂房里拧螺丝的,夜里跑车的,他们懂不懂诗这个事不用争,他们见过的场景多,听过的话杂,写出来的句子带着烟火味,平常时没人问,他们也不抢话。 这次的走向有点不一样,三合大神先把门拉开,后面的人跟着进来,接龙往外延,大家突然发现身边同频的挺多,口袋里装着故事,手上也有字,有舞台就站一下,没有就写在桥墩上。 评论区有人留评,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些朋友不见得受过很系统的训练,提笔也能出句子,读起来是日常里的光景。 日子把人磨得有条纹,人还是停下来,把几句写在本子上,照片拍了传一下,这种把经历归个档的心劲儿,踏实,能让人愿意把屏幕往下拉。 桥洞上的字也许过阵子被雨水冲淡,网上的帖子热一阵便沉下去,新的消息会把它盖住,这回大家自发写起诗来,能看见许多人在内容里亮了一下,也能知道平常没说出口的那部分正在被听见。 你有没有试着把自己的那段路写成几句,放到评论里也行,写在本子边上也行。
